读书有助心理健康 读书人终于等来了一项令人欣慰的科学研究成果:读一本好书可以让你在真实生活中对相似境况有所准备。美国科学家发现,读书并不是逃离现实的方式,如《BJ 单身日记》中的糟糕爱情冒险或《雾都孤儿》中从扒手窟到富人家之类的情节可以让你更好地应对真实生活。 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家们通过让参与者阅读短篇故事来研究其大脑活动,结果证明,阅读绝不是以前的研究所认为的消极活动。当参与者们阅读 1940 年代一个小镇少年的日常生活时,大脑不同区域的活动都增加了。如果书里的主人公“拉一条细绳子”,读者大脑中控制“抓”这个动作的额叶部分的活动就会增加。如果主人公“从前门走到厨房”,读者大脑中相关部分的活动也会增加。该项研究的合作者,华盛顿大学技能认知实验室的主任杰弗瑞·扎克斯说:“这项研究为心理刺激(也就是想象)能够提高运动和其他技能行为的说法提供了证据。并且它表明读者在理解一个故事的时候需要想象力,很可能我们在阅读时会产生像技能训练时那样的刺激。我昨晚读了一本烹饪杂志,我肯定希望这能让我提高打蛋技能。”(摘编自《文汇读书周报》,2009 年 2 月 16 日)曾国藩的记性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但他小时候天赋却并不高。一天夜里,他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不知道重读了多少遍,但还是没能背下来。有个贼潜伏在屋檐下,想等曾国藩睡觉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啊,就是不见他睡觉,因为他一直在翻来覆去地诵读那篇文章。贼实在忍无可忍,跳下房梁大骂道:“这种水平还读什么书!”说罢随口将那文章流畅地背诵了一遍,而后扬长而去。 贼的确很聪明,是块读书的料,可惜他没走正道,这聪明也白白糟蹋了。如果贼能和曾国藩一样用功,付出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其成就肯定比曾国藩要大得多。但为什么我们至今还在读笨人曾国藩的文章,在课堂上讲他的事情,总结他的读书体会,汲取他的从政经验,却无人知道那个聪明过人的贼呢?原因很简单,曾国藩虽笨,却能笨鸟先飞,读书勤奋,坚持不懈,结果以勤补拙,靠着非凡毅力和超人付出,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的“千古一完人”。而那个聪明过人的贼空有天赋没有勤奋,再加上走歪了路,聪明用错了地方,变得默默无闻,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偷技高明的贼。 古往今来,能成就一番事业、青史留名者,大体上有两种人:一是既聪明又肯用功的人,如“融四岁,能让梨”的孔融,小小年纪就知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12 岁当宰相的甘罗;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