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唐诗鉴赏《常非月诗鉴赏》文本素材

高中语文 唐诗鉴赏《常非月诗鉴赏》文本素材_第1页
1/3
高中语文 唐诗鉴赏《常非月诗鉴赏》文本素材_第2页
2/3
高中语文 唐诗鉴赏《常非月诗鉴赏》文本素材_第3页
3/3
常非月诗鉴赏 生平简介 常非月,唐肃宗宫人。 咏谈容娘 常非月 举手整花钿, 翻身舞锦筵。 马围行处匝, 人压看场圆。 歌索齐声和, 情教细语传。 不知心大小, 容得许多怜? 常非月诗鉴赏 《踏摇娘》是起源于南北朝时代的一种歌舞性戏剧表演,盛行于唐代,俗又讹称为“谈容娘”。崔令钦《教坊记》载之甚详:“北齐有人姓苏,鼻包鼻,实不仕,而自号为郎中。嗜饮酗酒,每醉辄殴其妻,妻含悲诉于邻里。时人弄之(表演这故事),丈夫着妇人衣,徐步入场行歌,每一叠,旁人齐声和之云: ‘踏摇和来,踏摇娘苦和来。’以其且步且歌,故谓之‘踏摇’,以称其冤,故言‘苦’。及其夫至,则作殴斗之状,以为笑乐。今则妇人为之,遂不呼‘郎中’,但云‘阿叔子’,调弄又加典库(当铺),全失其旨。或呼为‘谈容娘’,又非。”常非月生平不详,只知道他作过西河尉,《全唐诗》存诗一首。但就是他仅有的这篇作品,却以别具一格的取材和细致入微的刻划,成为惹人注目的一首唐诗。 《踏摇娘》这种歌舞剧有两个角色,而主角则是一位能歌善舞,却遇人不淑的女性。她的丈夫是个容貌丑陋、脾气火暴的酒鬼,自己官运不通,老拿老婆出气。可知剧中女角好比“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很容易博得观众的同情“举手整花钿,翻身舞锦筵。” 诗一开始就描绘了剧中人美丽堪怜的形象。锦筵是舞台陈设,而一举手、一翻身两个动作,则暗示了这位女角色艺双绝,惹人怜爱。 “马围行处匝,人压看场圆”。这两句展示了看场热闹拥挤的情形。这是一场露天表演,“ 行处”“看场”,即“剧团”扯开的场子。在最外围,拴着一圈儿马,想必是“剧团”的牲口,或者也有观众托管的马匹。而内圈则由观众密密匝匝地围成,“压”一作“簇”,形容人数众多,实在热闹。通过这样的阵容和场面,可以想见那表演一定十分精彩。 “歌索齐声和,情教细语传。”这两句诗笔一转,承一、二句继续写。如果说第一、二句写的是演员的做功,这两句则侧重于说唱功夫。歌舞剧唱做兼重,有声还须有色。而《踏摇娘》唱法特点是主角每唱完一段,后台便要齐声帮腔赞和,每当踏摇和来(‘和来’二字当系泛声无实义),踏摇娘苦和来”的合唱一起,观众的情绪便被调动起来,满堂喝采。这就是“歌索齐声和。”但细微的表情,还得靠女主角用道白传出,此时全场哑静,洗耳静听。这就是“情教细语传”了。这细语所传之情不是别的,就是红颜薄命,惨遭摧残的苦情。在中国文化史上,苦戏较之悲剧或喜剧...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唐诗鉴赏《常非月诗鉴赏》文本素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