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根治官员虚假政绩? 日前,人民日报刊文称,各级干部政绩观加速转变,从唯 GDP 到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重显绩轻潜绩到注重长远,从见物不见人到以人为本……各级干部的政绩观更加科学、更加人本。 加速转变政绩观有着深厚的民意期待,近些年一些地方的少数官员,唯 GDP 马首是瞻,把“发展是硬道理”等同于“增长是硬道理”,急功近利,一心攀缘,只注重数字不见人,结果经济上去了,环境污染了,老百姓遭殃了,民心散了,政府的公信力降低了。 事实证明,要取信于民,重塑政府公信力,就需要官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强调,领导干部坚持正确政绩观,要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显然,那些错误政绩观指引下的所谓政绩,就无法经得起事件、人民和历史的检验。为官一任,应该干好当前,谋划好未来,为今后的发展打基础、蓄后劲,使人民群众普遍受益、长期受益。但一些官员突击取得的政绩,往往在其任上就显露弊端,呈现恶果,结果祸害当地百姓,比如华而不实、糜费公帑的政绩工程,比如饮鸩止渴,不惜牺牲环境而强行上马的一些污染性工程。 早在 2006 年,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在一次讲话中曾谈到了官员的六大错误政绩观:一是片面理解政绩,以增长代替发展;二是追逐眼前政绩,以急功近利损害长远利益;三是搞虚假政绩,以弄虚作假祸国殃民;四是滋生腐败政绩,以贪赃枉法满足个人私欲;五是制造损民政绩,以追名逐利导致劳民伤财;六是只求平庸无绩,以混官无为贻误一方发展。可以说,这六大错误政绩观带有普遍性,且时至今日并未得到彻底革除。以“搞虚假政绩,以弄虚作假祸国殃民”为例,时有显现。 人民日报 13 日就报道了这样一个让人感慨的事例:继前不久南京市浦口区被曝在小康调查中造假后,最近,南通市下辖的启东、通州等地一些群众反映,当地少数基层干部采取给群众发放标准答案、承诺给予奖励等方式,以获得一个较高的群众满意度,使本应十分严肃的小康调查变了味。 伪民意很可怕,“强奸”民意更可怕。有没有达到小康,老百姓心中都有一笔账,也最有发言权,但不能用胁迫的方式威逼老百姓说出违心的话,否则这样的民意是虚假的,这样的调查结果不是民意的真实体现,而是官意的权力意志。农村户的全家人均收入明明达不到8000 元以上,非要强行让农民回答达到 8000 元以上,表面看起来官员的政绩光鲜,但实际上贻害无穷,政府的公信力被断送,老百姓也要付出沉重的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