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第1单元 4 百丈山记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粤教版高中《唐宋散文选读》语文学案

高中语文 第1单元 4 百丈山记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粤教版高中《唐宋散文选读》语文学案_第1页
1/8
高中语文 第1单元 4 百丈山记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粤教版高中《唐宋散文选读》语文学案_第2页
2/8
高中语文 第1单元 4 百丈山记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粤教版高中《唐宋散文选读》语文学案_第3页
3/8
4 百丈山记一、读准字音磴(dènɡ) 淙(cónɡ) 瞰(kàn)庵(ān) 卑庳(bēi) 石罅(xià)潺潺(chán) 瀵涌(fèn) 迫隘(ài)二、辨识通假 以纪其胜(“纪”同“记”,记载)三、一词多义(1)得(2)当(3)薄(4)之(5)乃(6)其四、词类活用(1)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名词作状语,向右、向左)(2)循磴而东(名词活用作动词,向东走)(3)前瞰涧水,后临石池(名词作状语,向前、向后)(4)度而北(名词作动词,向北走)(5)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名词作状语,向南)(6)乃壁其后(名词作动词,筑壁)(7)独夜卧其上(名词作状语,在夜里)(8)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名词活用作动词,向东走)(9)于林薄间东南望(名词作状语,向东南)(10)旦起下视(名词作状语,向下)五、文言句式(1)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判断句)译文:水又从池中流出 , 就是前面提到的那条小溪涧了。 (2)而作神祠于其东。(状语后置句)译文:又在东边造了神祠。(3)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定语后置句)译文:而出没云中的远近各座山峰。(4)风来两峡间。(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译文:风 ( 从 ) 两边山峡间吹来。 (5)乃壁其后。(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译文:却又 ( 在 ) 阁后面筑壁。 (6)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省略句)译文:用 ( 这些诗 ) 告知那些想来又未能来的人。 [资料链接]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婺源(今江西婺源)人,生于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南宋高宗绍兴年间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官至宝文阁待制。谥号“文”,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他是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明清以来,奉为“大贤”,配享孔庙,在日本和朝鲜半岛广有影响。其著作丰富,除《诗集传》等专著外,另有《朱文公文集》。朱熹的祖籍是婺源,但其父朱松,在宋徽宗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后定居福建,朱熹就出生于福建尤溪。朱熹 14 岁时,父亲去世,他随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夫,绍兴十八年(1148)他 19 岁时,以建阳籍参加乡试、贡试,荣登进士榜。因此朱熹对建阳的风景,尤其是建阳东北的百丈山非常熟悉。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的夏天,他与朋友一道重游百丈山,写下了这篇山水名作。 [文本鉴赏]作者游览百丈山后诗文并作,记其游览之胜。作者于诗外作文,不仅为着“呈同游诸君”,同时“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并点明了写作本文的目的:导游,引导人们去游览百丈山的胜景。作者于描绘之中赞美胜景,也体现出了高...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第1单元 4 百丈山记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粤教版高中《唐宋散文选读》语文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章天下+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种文档应有尽有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