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汉魏晋诗三首(第 2 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本诗的创作背景;2. 体会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3. 品味作品用典、比兴等艺术技巧。【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领会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理想。难点:诗歌中运用用典、比兴等艺术手法来表达情感的艺术特色。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 读教材 XXX 页内容,阅读 XXX 资料XXX 页内容,对概念、关键词、XXX 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3、熟记、XXX 基础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预习案一、问题导学1、要求学生用 5 分钟的时间来背诵全诗,之后齐声背诵。2、解决难懂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参看注解,提出不懂之处,一起解决。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3、叫二个学生读诗歌。分别叫他们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诗。再指出其优缺点。二、知识梳理1、曹操,封建社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汉末建安时期的文坛领袖和重要诗人。三国志说他: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鲁迅先生曾誉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北征乌桓,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 年)冬天,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饮马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在江上设酒置乐,款待文武众将,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年过半百的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2、短歌行“汉旧歌”。乐府有长歌短歌之分,一般认为指歌声长短而言。短歌一般节奏短促,适于抒发忧愁、苦闷的情绪,长歌一般比较热烈、奔放。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预习自测1、解释加点词语。(1)何以解忧:以何,凭什么。 (2)、但为君故:只。 (3)枉用相存:偏指我。 (4)、枉用相存:问候。(5)、山不厌高:满足。 4、阅读《短歌行》,回答后面的问题。1、说明诗中所用比喻的含义。用“朝露”来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1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用“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2、说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