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第5课 定风波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学案

高中语文 第5课 定风波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学案_第1页
1/3
高中语文 第5课 定风波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学案_第2页
2/3
高中语文 第5课 定风波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学案_第3页
3/3
《定风波》学习目标:1、感受词人的形象,知人论世,了解苏轼生平经历及思想。2、背诵本词积累名句。 3、学习词人乐观旷达坦然的人生态度,从容面对人生风雨的气度,提升学生的人生观。知识链接:词:衍生于诗,独立于“词”。词,于我国宋代形成颠峰。词有“词牌”,就是词调,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数和长短。词常常分前后两部分,称“前片”“后片”,或者“上阕”“下阕” 。词是隋唐兴起的是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乐府、长短句、诗余、曲、曲子词等。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四川眉山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 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 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政治上苏轼 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2、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前置作业:1.读一读小序,看看作者在小序里交代了哪些信息?交代了时间(三月七日)、地点(沙湖道中)、天气(雨、晴)、人物(拿着雨具的仆人、苏轼及同行者)、事件(途中遇雨)、写作缘由(因为途中遇雨引发感慨而写)。2.反复诵读这首词,读出节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词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内容。 上阕:写途中遇雨的情景。下阕:写雨过天晴后的心理感受。2、在风雨中,“同行皆狼狈 ”,而词人却能“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闲适、轻松、自如3、赏析“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1)雨是什么样的雨?何以见得? 大,能听见穿林打叶的声音;同行皆狼狈可见应是疾风骤雨。(2)作者在疾风骤雨中“吟啸徐行”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呢? 泰然从容,视风雨为无物4、赏析“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1)竹杖芒鞋真的轻胜马?为什么作者觉得它轻胜马? 不是。心态好:乐观旷达 (2)“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什么意思? 披着一袭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3)“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哪个字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第5课 定风波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