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二子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名二子说苏 洵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 , 去轼 , 则 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 , 而言车之功者 , 辙不 与焉 。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 , 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 , 吾知免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皆有职乎车 职:作用B.车仆马毙 毙:仆倒C.而轼,独若无所为者 若:好像D.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 与:结交【解析】 与:参与。【答案】 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皆有职乎车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B.而轼,独若无所为者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D.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解析】 A 项,乎:介词,于/语气词,啊。B 项,而:连词,表转折。C 项,焉:语气词/兼词,于之。D 项,则:连词,那么/连词,表转折。【答案】 B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惧汝之不外饰也A.名二子说 B.左右欲刃相如C.相如廷叱之 D.粪土当年万户侯【解析】 C 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A、B 两项为名词用作动词。D 项,名词的意动用法。【答案】 C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洵通过打比方的形式,告诫儿子应注意自己的特点,随时调整自己。B.苏洵对小儿子寄予很大的希望,极力褒奖;对大儿子却忧心忡忡,极力贬斥。C.苏轼性格豪放,锋芒毕露,从不知掩饰自己的观点。自幼父亲就看清了这一特点,劝诫他多加外饰以免遭祸。D.苏辙善处于祸福之间,又能勉力向前,这正是父亲为他取名“辙”的深意。【解析】 B 项,分析有误。苏洵在本文中并非一褒一贬。【答案】 B5.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