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节选)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挑选;不要刻意巴结一个人,用暂时没有朋友的时间,提升自己的能力,待到时机成熟时,就会有一批的朋友与你同行。用人情做出来的朋友只是暂时的,用人格吸引来的朋友是长久的。所以,丰富自己比取悦他人更有力量。——屠呦呦美字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赏美文放松的阅读已经成了一种奢侈白岩松对幸福的理解,每个人各不相同,陆陆续续的采访中,问过很多人关于幸福的理解,也听过不同的人给我描绘过所谓幸福的那种画面,时间长了,也难免问一下自己,回答之前,眼前先有一幅画面出现。大约是头一天刚刚完成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效果还算不错,而短期内也不会有什么工作需要自己介入,有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感觉,这段时间最好是在初秋,日子总是晴的,却依然有些风,最好微凉,然后在打开门窗的家中,让背景音乐若有若无地响着,手中终于拿起一直想看而没有时间看的书,书页有时是自己翻的,有时是被风翻的,看一会儿,投入进去,又看一会儿,走走神,困了就打个盹,醒来再回忆:我看到哪儿了?这就是我认为的幸福,其实实现起来并不难,但可惜的是,即使不难也难得实现。人过三十,再谈到阅读,早已过了功利的阶段,翻书,不再是为了拥有一种谈资,或是填补头脑中的哪项空白,除去工作中的翻阅资料,生活中的阅读已经变成一种纯粹的快乐。也因此更需要一种很好的心情,更需要拥有一段能让自己放松的时间,但痛苦的是,偏偏这两点我难得拥有。放松的阅读已经成了一种奢侈,对于现代人来说,这该算作一场悲剧。几年之前,读过一篇散文,是武汉女作家方方写的。由于她工作实在太忙,有很多想听的音乐没时间听,很多想看的书没有时间看,直到有一天,她住了院,谁想到,音乐也听到了,书也看上了,于是,开始喜欢上住院的生活。看完这篇散文,我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医院如果都成了现代人精神的避难所和补养地,那我们平日的生活实在有该反思的地方。但必须承认,方方的感叹又是我们很多人共有的,在我的身边,就有一个真实的细节。“新闻调查”的王利芬是公认一心扑在事业上的女强人,忙是她的生活特征,但是有一天,她走进电梯,却突然被电梯里放的音乐深深地打动。这位音乐素养较高的女士,悲哀地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听过音乐了。医院里看书,电梯里听音乐,然后感慨万千,再然后是继续原来的脚步。相信出了院的方方继续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