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课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杂诗十二首(其二) 越中览古 一剪梅 今别离(其一)王国维曾经把诗人分成“主观之诗人”和“客观之诗人”,他说:“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但即便是最为纯粹的诗人,其主观之情也往往带有强烈的客观现实的影子。我们学习这几首诗词,要注意结合作品中的描写,体悟诗人表达的感情,注意赏析作品的表现手法,体会作品的艺术成就。阮籍(210—263),字嗣宗,三国魏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他的诗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神话传说、以景寓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晦地抒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是其代表作。阮 籍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他出身于没落仕宦家庭,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年轻时曾对统治阶级抱有幻想,希望通过出仕的途径,实现大济苍生的宏愿。但他所处的东晋社会,正是门阀制度的全盛时期,高门士族垄断了高官要职,寒门庶族则遭到无理的压制。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他的理想是根本无法实现的。《杂诗十二首》即创作于此时,反映了诗人感慨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悲哀。陶渊明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 494 年被吴王夫差打败,此后他卧薪尝胆 20 年,于公元前 473年灭吴。后来,诗人李白游览越中,有感于此事而作《越中览古》。李 白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后来赵明诚因官外出,李清照对他无限思念而作了这首《一剪梅》,极言自己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1李清照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近代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著名文学家。黄遵宪倡导“诗界革命”,主张“我手写我口”,要求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今别离》即在这种诗歌主张下的实践的产物。黄遵宪1.注字音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寐mèi绸缪chóu móu薄帷wéi柁duò号号叫háo倏shū号召hào玉簟diàn2.写汉字读音易错字读音易错字jiàn借鉴chěng骋怀qiān签约huī朝晖pìn聘书huī辉映3.解词义(1)薄帷鉴明月 鉴:照。(2)白日沦西河 沦:落下。(3)有志不获骋 骋:驰骋,这里指大展宏图。(4)望影倏不见 倏:疾速,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