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学习目标 1、通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2、明确杜甫诗歌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写作特色。 3、通过朗读和想象 ,进一步激发对作者忧国忧民崇高精神的崇敬之情。 学习重点理解“寻”“自”“空”在诗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学习难点:明确杜甫诗歌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写作特色,。教学过程问题一:根据诗歌的写作背景来说说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 问题二:请同学们给《蜀相》的诗句划分节拍。 问题三:诗的首联、颈联、颔联,尾联各写了什么内容? 问题四:说一说,在首联当中,哪些词语用得比较传神,有何作用?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问题五: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问题六:在颈联当中,诗人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问题七:诗歌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英雄”指谁? 问题八:这两句诗为什么会具有极大的感染力? 问题九: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拓展延伸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武侯庙杜甫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1、比较《武侯庙》和本诗,说说二者在思想感情表达方面有何异同? 2、比较上述两首诗中的“空”字的艺术效果 《蜀相》导学案答案问题一答案:感伤、叹惋。 问题二答案:略问题三答案:首联:以问路时的问答形式, 写诗人去武侯祠途中的情况。颔联:写入祠后所见所闻。颈联:精辟概括诸葛亮一生功业尾联:叹惋诸葛亮壮志未酬问题四答案:丞相——不称“蜀相”,亲切]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柏森森——自为问答,记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问题五答案:自、空。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以此二字修饰,则所含之情便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景中更含有诗人对忧国忧民的热血知音少的感慨。情景相融而莫分也。 ——宋 范晞文《对床夜语》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神于诗者,妙合无限。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清 王夫之《姜斋诗话》问题六答案:颈联: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开:指帮助刘备开国 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