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学习目标:1、了解李杨的爱情悲剧,熟读成诵《长恨歌》,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2、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诗歌中的人与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感受诗歌宛转动人,缠绵悱恻的艺术魅力。学习重点: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学习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诗歌中的人与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感受诗歌宛转动人,缠绵悱恻的艺术魅力。导入新课:问题一: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 ,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 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 ”和“ ”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 、 、 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问题二:速读诗歌,复述诗歌故事情节。 问题三:诗歌的结构层次 问题四:请找出诗中表现了杨玉环的倾国倾城美貌的句子。 问题五:诗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 问题六:找出诗中描写唐玄宗在杨玉环死后的心情的句子,哪些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它们用到了一些怎样的艺术手法? 问题七:作者重墨渲染玉环受到的专宠意在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问题八:谁恨?恨什么呢? 问题九:为何要恨? 问题十:“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作结尾有何用意? 课外拓展:概括主题 《长恨歌》导学案答案问题一答案:香山居士 现实主义 诗魔 诗王 《长恨歌》 《卖炭翁》 《琵琶行》问题二答案:略问题三答案:第一部分:自开头至“不重生男重生女”,叙述李、杨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眷恋宠幸。 第二部分:自“骊宫高处入青云”至“不见玉颜空死处”,叙述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因禁军兵变而殒命。第三部分:自“君臣相顾尽沾衣”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写李回返长安后对杨的无穷思念。第四部分:自“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束,写已身登仙界的贵妃仍心系尘寰,对李思念不已。问题四答案:略问题五答案:略问题六答案:如: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反复渲染,层层铺垫,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唐玄宗的悲伤落寞,凄凉孤苦,辛酸无奈。问题七答案:批判统治集团因腐朽荒淫而招致祸乱。 问题八答案: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恨。他们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