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佛教教义与术语素材 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佛教教义与术语素材 新人教版_第1页
1/14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佛教教义与术语素材 新人教版_第2页
2/14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佛教教义与术语素材 新人教版_第3页
3/14
佛教教义与术语一、谛佛教教义。意谓真理或实在。主要有四谛、二谛、三谛等不同说法。1、四谛① 苦谛。苦是受逼迫苦恼之意,主要指三界生死轮回的苦恼。有三苦、八苦的不同。三苦,一为苦苦,指正在受痛苦时的苦恼;二为坏苦,是享受快乐结束时的苦恼;三为行苦,谓不苦不乐时,为无常变化的自然规律所支配的苦恼,包括生、老、病、死在内。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五阴盛苦。佛教认为,三苦、八苦有的是社会原因造成的,有的是自然原因造成的。② 集谛。亦名习谛。集是积聚感招之意。说一切众生,常时以来,由于贪嗔愚痴的行动,造成的善恶行为的业因,能感招将来的生死苦果。③ 灭谛。亦名尽谛 , 为息灭、灭尽之意 , 灭尽三界内之烦恼业因以及生死果报,称为灭,也 称了脱生死,从此不再受三界内的生死苦恼,达到涅磐寂灭境界,即为解脱。④ 道谛。道为通达之意,也是道路的意思。这种道路是达到寂灭解脱的方法和手段;原始佛教认为道谛是指八正道。以后大、小乘又各有发展。佛教认为依道谛去修行,就能达到寂灭解脱的灭谛。由此途径确实可以达到解脱生死的目的。2、二谛即真谛和俗谛。又称第一义谛、世俗谛,或名胜义谛与名言谛。真俗二谛,中观派的基本思想是缘起性空论,认为世间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由众多因素相依相持而形成的,是有 称假有,这就是世俗谛,没有独立不变的自性 , 是空 , 称性空,这就是真谛,所以真俗二谛 , 就是空、有二谛。这是就外在的物境而言。若以主观认识而论,谓世俗谛是有,这是世间一般人的常识见解;言真谛为空,是二乘圣者特有的超世见解。实际上,说有不住有,谈空不落空 , 空有无碍 , 才是真俗二谛的正观。 又世俗谛的有,是世间万事万物的现象;真谛的空,是世间万事万物的本性。缘起才能性空,性空才能缘起,缘起与性空实际是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相反相成,对立而统一。所以缘起就是性空,性空就是缘起。如《般若经》中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二而二,二而不二。大乘佛教各宗,因为传承或立论方法不同,对二谛的解释也各不相同。有的认为二谛是理,有的认为二谛是教。天台宗认为二谛或三谛是真实不虚的谛理,故云:“三谛者,天然之性德也。”三论宗认为真俗二谛是两种真实不虚的言教:“二谛者,盖是言教之通诠,相待之假称……唯是教门,不关境理。”3、三谛即空谛、假谛、中道谛。佛教天台宗所立的谛理。认为一切事物都由因缘而生,没有...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佛教教义与术语素材 新人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