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 选修]《俄狄浦斯王》赏析举隅一、关于《俄狄浦斯王》的主题。经典作品的主题往往是多元的。除了教材所介绍的“人与命运”这个主题外,还有与之相近的说法,如该剧表现了“愿望与后果的背谬”。这一提法也可以作为“人与命运”的另一种表述。关于俄狄浦斯的故事,还有这样一种解释──认为这是一个“替罪羊”的故事。在古代埃及,有这样一种风俗──如果今年发生了一种特别大的天灾,弄得庄稼颗粒无收,老百姓就会想:一定是我们犯了什么罪,上天降祸于我们。那么怎么办呢?他们就把一群羊赶到荒野里去,让这群羊代替自己,赎洗自己的罪过,这些羊就叫做“替罪羊”。希腊神话中的俄狄浦斯的故事,是“替罪羊”的神话原型之一。俄狄浦斯本身并没有罪过,他是一个很善良的人,但是为什么要给他这样的命运?──当他知道自己就是那个杀父娶母的元凶后,俄狄浦斯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到处去行乞,以此来赎洗自己的罪过──但是事实上他是没有罪的,他不过是一个“替罪羊”,即当一个地方瘟疫流行,庄稼不生长,妇女生育能力下降时,大家找出来的“替罪羊”。这样的角色在我们现在的人类生活中,还有没有呢?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还有“俄狄浦斯情结”的提法,认为男孩子都有杀父娶母的潜意识。详见资料中的《〈俄狄浦斯王〉与〈哈姆莱特〉》。二、对于戏剧(剧本)总体结构的讲解,应贯彻“整体性原则”,即亚里斯多德所说的:“所谓‘完整’,指事之有头、有身、有尾。所谓‘头’,指事之不必然上承他事,但自然引起他事之发生者;所谓‘尾’指事之按照必然律或常规自然地上承某事者;所谓‘身’,指事之承前启后事。所以结构完美的布局不能随便起讫,而必须遵照此处所说的方式。”至于这一整体如何分段、以何方式连接或组合,则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于一格。现代戏剧对于这一原则的反叛,在此处应该提及,也可留在讲《等待戈多》时再展开。需要强调的是,在肯定现代主义的艺术创新价值时,不能认为整体性原则已经过时。事实上,当代戏剧(及其近亲电影)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依然遵循着这一古老的原则。从根本上说,不完整是绝对的,但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每一件具体事物又是完整的。一个人的生命有头有身有尾,一株植物、一栋房屋、一件事情也都是有头有身有尾的。可以说,完整性是自然造物的基本特性,它存在于从身体到身体之外的一切可感的常态事物之中。三、“突转”是戏剧在情节上区别于小说、散文的最重要的特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