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天工开物》两则[知识·梳理]第 1 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秔 (jīnɡ) 粳(jīnɡ) 稌(tú) 婺源(wù)夏潦(lǎo) 刈(yì) 汲灌(jí) 砧(zhēn)枵(xiāo) 淬(cuì) 第 2 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期(2)去(3)名(4)方(5)数(6)其第 3 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中国则惟事冶铸也(名词作动词,依靠)(2)非灼红、斧斩,永不可断也(名词作状语,用斧子)(3)秧过期老而长节(形容词作动词,变老)第 4 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煤炭居十七古义:十分之七。今义:数词,十七。(2)木炭居十三古义:十分之三。今义:数词,十三。(3)以为受锤之地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4)生谷数粒,结果而已古义:长出果实。今义: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表示某种结局。(5)与炊炭同形而分类也。古义:种类不同。今义:根据事物的特点分别归类。(6)取其神气为媒合古义:自然的元气。今义:精神饱满。(7)凡熟铁、钢铁已经炉锤古义:已经经过。今义:表示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第 5 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其再栽秧,俗名晚糯,非粳类也。(判断句)译文:第二次插的秧,俗名叫晚糯,不是粳类稻。(2)其炎更烈于煤。(状语后置句)译文:它的火焰比煤炭更厉害。(3)涂上黄泥于接口之上。(状语后置句)译文:在接口的上面涂上黄泥。[常识·速览]明代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宋应星宋应星(1587—?),字长庚,奉新(今属江西)人。明代科学家。万历四十三年中举人,但五次会试均告失败。仕途的失意,使他亲眼目睹了官场弊端丛生的黑暗现象,最终与科举仕途决裂,转向实学,尤其是研究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宋应星一生讲求实学,又勤于著述,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著作除《天工开物》外,还有《卮言十种》《画音归正》《杂色文》《原耗》等,多已失传。“17 世纪的技术百科全书”——《天工开物》《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技著作,被欧洲学者称为 “17 世纪的技术百科全书”。 它是保留我国科技史料最丰富的一部书,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我国明末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全书详细叙述了各种农作物和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既有大量确切的数据,又绘制了 123 幅插图。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又细分成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