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之《故都的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之《故都的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1/4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之《故都的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2/4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之《故都的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3/4
《故都的秋》学案学习目标: 1、学生深入体会故都秋的特点。 2、学生把握文中情与景的关系 3、学生初步掌握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与重点: 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学习安排: 2 第一课时一、学会知人论世:通过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感情底蕴。 1、作者简介: 郁达夫( 1896—1945 ),现代作家。浙江富阳人。 1913 年留学日本,曾经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 1922 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 1930 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 1945 年9月被日本宪兵杀害。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颓废情绪。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 2、写作背景 从 1921 年到 1933 年4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 1933 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 1936 年2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得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过程中,写了 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34 年7月,郁达夫 “ 不远千里 ” 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 “ 秋 ” 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 —— 《故都的秋》。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 、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混混沌沌 ( )一 椽破屋( ) 潭 柘寺( ) 落 蕊( )著 着单衣( ) 颓废( ) 廿四桥( ) 鲈鱼( )2 、 快速阅读全文。边看边划出作者描写的景物。划出表示颜色、声音的词语、短语。三、自学思考1 、故都的秋景的特点是什么 ? 把文眼找出来。 2 、用三个字来概括南国之秋的特点? 3 、作者既是描写故都之秋,为何还要写南国之秋?是否闲笔? 四:作业布置: 结合课后练习,预习剩下的内容,体会情景交融的特点用心 爱心 专心1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主体部分,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点。一、自学思考:1 、 3——11 段描写了几幅秋景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之《故都的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