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目一 湘夫人平“语”近人[习大大语]足寒伤心,民寒伤国。——习近平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的主旨演讲(2015 年 10 月 16 日)[经典释义]典出:东汉•荀悦《申鉴》原文:故足寒伤心,民寒伤国。释义:足部受寒了会伤害到心脏,民众穷困就会损害到国家。解读:任何一个国家的老百姓都是国家的基础,百姓的感情被伤害了,对国家失望之极,就会有颠覆政权的危险,这个国家就不会稳定。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就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历来重视群众基础。中国人民政权的建立,中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乃至新时代各项改革的推进,其基础都在于充分发动群众,并且秉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国学经典厚 德1.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乾卦》[赏读] 像大地敞开广阔的胸怀一样,君子把一切可以接纳、包容的东西都吸收进来。2.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周易·系辞下》[赏读] (如果一个人)德行很差但地位很高,智略很少却谋虑大事,力量很小却担负很重的任务,那就很少能办成事情了。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赏读] 以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美德。诗海拾贝和 端 午[北宋]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赏析】 此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诗人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忠魂一去讵能还”又是何等悲哀与无奈!无怪乎北宋进士余靖作诗说:“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但此句,却又分明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它使得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于是三、四两句便水到渠成、一挥而就。虽然“国亡身殒”,灰飞烟灭,但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资料链接一、作者档案【简历】 屈原(约前 340-前 278),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