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自主赏析 蜀 相1.了解杜甫及其作品,了解诗中有关蜀相的典故。2.进一步掌握诗歌鉴赏的要领,初步掌握怀古诗的表现手法,体会律诗中“起、承、转、合”四联的结构及其各自在创设意境上的作用,掌握怀古诗借古喻今、借古讽今或借古人以自况的手法。3.体会对“蜀相”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课前预习(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1.走近作者杜甫(712—770),唐代大诗人,被誉为“诗圣”。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前期的作品展示的是登山涉水、高歌游猎的浪漫生活,主要是五言律诗和五言古体诗,代表作是《望岳》。安史之乱前夕,他十载长安生活,流传下来的诗 100 余首,其中优秀的诗篇大都是五七言古体诗,有《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不朽的名篇。安史之乱后,他写出著名的《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组诗 6 首,后人简称为“三吏”“三别”。在漂泊西南时期写了《咏怀古迹》五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其他如《春望》《天末怀李白》《后游》《春夜喜雨》《水槛遣心》《客夜》《九日登梓州城》《征夫》《旅夜抒怀》《宿江边阁》《登岳阳楼》《蜀相》《野老》《恨别》《宿府》《阁夜》《白帝》《诸将》5 首、《秋兴》8 首、《登高》《江南逢李龟年》《客至》《江畔独步寻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2.了解背景公元 221 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针、策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景仰和推崇。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倍加敬重。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 759 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