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精彩导语] 1 000 多年前,当唐朝岌岌可危、风雨飘摇之时,伟大的爱国诗人杜甫就是用他的一支笔写下了无数的诗篇。“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这是杜甫逝世前一年对自己的写照。后人从这孤独的形象中看到了他包容乾坤的博大胸怀以及回旋天地,与元气同在的精神力量。这篇冯至所写的传记,展现了杜甫生命中的一个片段。《杜甫传》原有 13 节,大约三万字,限于篇幅,本文只选了其中的“长安十年”“流亡”“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三节,部分段落有删节。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诗人冯至的笔迹,再次回到唐朝,同诗人杜甫一起去感受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通过他的诗歌一起去感受他的与人民命运息息相关的炽热而跳动的心灵。【文海拾贝】月 夜杜 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赏析 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禄山攻破潼关,唐玄宗入蜀,肃宗李亨即位于灵武。杜甫把家眷寄居在鄜州,只身前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掳到长安。由于杜甫当时位卑名微,没有被拘禁。这首诗就是这年八月在长安所作。诗中写在秋天的月夜里,深切思念家人,但不从正面着笔,而是从侧面写妻子在月下思念自己,泪流不止的情态。这样写,能很好地表达诗人思家的深厚感情,表现了诗人的匠心。颔联以儿女年幼无知、“未解忆长安”来烘托妻子的“独看”。颈联设想妻子月下久立的情景,进一步映衬妻子思念自己的深情,也是诗人从侧面表达自己的思家之情。尾联是希望之辞。全诗表达情意曲折有致,构思新颖。【文本卡片】一、作者简介冯至(1905~1993),诗人、教育家、德语文学专家、翻译家。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县)人。1927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30 年赴德国留学专攻德国文学,兼修美术史和哲学。1935 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曾任同济大学教授兼附设高级中学主任,西南联合大学外交系德语教授,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教授。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西语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三、四届副主席,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一、二届会长,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译协名誉理事。195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80 年当选为瑞典皇家文学、历史、文物研究院外籍院士。1981 年当选为联邦德国美因茨科学与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