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读物 直书◎走近先贤秉笔直书刘知几1.生平简介刘知几(661~721),唐代著名史学家。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高宗永隆元年(680)举进士。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开始担任史官,撰《起居注》,历任著作佐郎、左史、秘书少监等职,兼修国史。刘知几不满于当时史馆的混乱和监修贵臣对修史工作的横加干涉,于景龙二年(708)辞去史职,“退而私撰《史通》,以见其志”。2.主要成就著有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史学理论著作——《史通》。3.地位影响刘知几重视史识,强调直笔,提倡“不掩恶,不虚美”,“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崇尚实用,反浮词,抨击六朝骈文的颓靡之风,反对华而不实的辞赋,主张运用当代通用的语言,反对依仿古语,反对形式模拟。这给后代散文家以深刻的启发和影响。◎背景呈现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刘知几迁为秘书少监,又掌修史之事。当时,由于权贵控制史官,史官无著述自由,凡事皆需仰承监修旨意,刘知几颇不得志。因此只好“退而私撰《史通》,以见其志”,并以一家独创之学,对史官垄断史学表示抗议。景龙四年 (710),《史通》撰成。◎国学链接[文学常识]中国史学史的奠基之作——《史通》《史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的史论专著。它兼有史学理论和史学批评两方面内容 ,是集唐以前史论之大成的鸿篇巨制。1.体例《史通》共 20 卷,包括内篇和外篇两部分,各为 10 卷。内篇有 39 篇,外篇有 13 篇,合计 52 篇。其中,属内篇的《体统》《纰缪》《弛张》三篇,大约在北宋时已亡佚,今存仅有 49 篇。另有《序录》一篇,为全书的序文。2.内容《史通》内篇为全书的主体,着重讲史书的体裁体例、史料采集、表述要点和作史原则,而以评论史书体裁为主。《史通》外篇论述史官制度、史籍源流并杂评史家得失。《史通》总结了唐初以前编年体史书和纪传体史书在编纂上的特点和得失,认为这两种体裁不可偏废,而在此基础上的断代为史则是今后史书编纂的主要形式。3.影响《史通》是中国史学史的奠基之作,建立了很多史学理论。(1)提出“六家”“二体”说。对唐以前的史书体例和编纂方法做了全面总结,提出了“六家”“二体”说,并对本纪、世家、列传、表历、书志、论赞等各种体例,以及序例、题目、断限、编次等各种编纂方法作了专篇论述。(2)力主直书实录,反对曲笔诬书。刘知几认为史书应起到“申以劝诫,树之风声”的作用,不能“曲笔阿世”“谀言媚主”。这种观点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传统,并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