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1 赏析示例 将进酒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版高中《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学案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1 赏析示例 将进酒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版高中《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学案_第1页
1/11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1 赏析示例 将进酒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版高中《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学案_第2页
2/11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1 赏析示例 将进酒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版高中《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学案_第3页
3/11
将进酒1.把握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的一般特点。2.有感情地吟咏、诵读古典诗歌,品读古典诗歌的语言美。3.掌握鉴赏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培养自主鉴赏能力。1.因声求气,就是感受诗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的精神。“因声求气”中的“因”可解释为沿着、顺着,“声”是指诗歌的声律特点,“求”解释为寻找,“气”是指诗歌的精神。2.吟咏诗韵,就是诗歌本身所包含的感情,通过声情并茂地诵读、吟咏被体味出来。(1)定准基调:基调在音乐作品中主要是指高低长短、配合成组的音,通常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程。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一般说来:爱的感情“气徐声柔”;憎的感情“气足声硬”;悲的感情“气沉声缓”;喜的感情“气满声高”;惧的感情“气提声凝”;欲的感情“气多声放”;急的感情“气短声促”;冷的感情“气少声平”;怒的感情“气粗声重”;疑的感情“气细声粘”。(2)掌握诗歌声律知识。① 节奏。七言诗的节拍为“2221、2212、223”。五言诗的节拍为“23、212、221”。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② 快慢。高兴、害怕、激动、愤怒宜快;悲伤、失望、冷淡、庄严宜慢。③ 抑扬。字有四声,阴阳上去;句有起伏,抑扬顿挫。高升调:表示鼓励、号召、反问、申诉等感情。降抑调:表示果敢、坚决、自信、赞扬等感情。平直调:表示悲痛、冷淡、庄严等感情。曲折调:表示惊讶、怀疑、讽刺、双关等复杂的感情。④ 轻重。在词或诗句里念得加重的音叫作重音。重音又可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语法重音是句中的主要动词和表性状和程度的状语。逻辑重音是读者随情感的需要突出和强调的词语。赏析示例 将进酒平“语”近人[习大大语]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习近平《之江新语·做人与做官》[经典释义]典出:汉·张衡《应闲》原文: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释义:不要担心职位不够高,而应该想想自己的道德是不是完善。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做人与做官》一文中引用了张衡的“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德不厚者而不能使民也”是说领导干部如果不讲品行和道德的修养,就没有资格领导群众,也领导不了群众。这两句话代表了传统文化中经典的“政德观”,告诫广...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1 赏析示例 将进酒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版高中《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学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