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目五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一、认字音銮舆(luán) 糨来(jiāng) 一彪(biāo)觑(qù) 拽埧(jù) 几斛(hú)揪捽住(jiū)(zuó)二、识词语1.但有的差使无推故 但有的:凡是、所有的推故:借故推托2.索应付 索:必须3.今日还乡故 乡故:故乡4.畅好是妆么大户 妆么:装模作样5.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 引定:引来火:通“伙” , 一伙 6.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 觑:看7.你身须姓刘 须:应该8.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 根脚:根底 , 底细 9.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 耽:嗜好 , 沉迷 10.有甚胡突处 胡突:糊涂11.明标着册历 册历:账簿12.见放着文书 见:通“现” , 现成的 三、背佳句1.见一彪人马到庄门,匹头里几面旗舒。2.明晃晃马 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3.更几个多娇女,一般穿着,一样妆梳。说作者【简历】 睢景臣,字景贤,扬州(今属江苏)人。睢景臣自幼读书刻苦,心性聪明,尤其酷好音律。他同关汉卿等人一样,也是勾栏瓦肆中的常客。对社会下层人民的状况,应当说是深有体会的。他自己生活十分窘困,寄栖庙祠,颇多感慨。这些遭遇和感受对他正确认识当时的社会,并从较高高度反映当时的社会,是有一定影响的【作品】 一生著有杂剧三部,词一卷,均不传世,唯散曲存三首,其中《高祖还乡》为代表作,也是元散曲套数中的名篇【评价】 元代杂剧、散曲家寻背景在元代,文人的社会地位低下,再加上元代统治者刑罚森严,知识分子虽有不满,却不能直言。因此,他们或创作散曲来抒发在蒙古统治者重压之下的愁苦、郁闷,或把散曲作为逃避现实的工具。汉高祖刘邦是历史上由平民做皇帝的第一人。史载刘邦在平定季布叛乱后,于返回京城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邀请故乡父老饮酒,赋《大风歌》,抒发自己“威加海内”的得意。睢景臣的《高祖还乡》便取材于这个历史事件,但立意翻新,虚构情节,对皇帝的尊严进行了无情的嘲讽。链常识元曲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体裁之一。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二者都是当时流行的北曲(散曲分南曲和北曲两种,它们最初都是从词里蜕化出来的)。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如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王实甫、纪君祥等,因此人们把元曲称为元朝文学作品的代表。散曲起于金元,便于清唱,它包括套数(散套、套曲)和小令两种。小令每一首都能独立成篇,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但可重复,同时,它又能歌唱。它体制短小,句调长短不齐,却有一定的腔格,元人称为“叶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