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自主赏析 阁夜1.熟读背诵这首诗,提高文学素养。2.了解作者的经历,为理解诗的内容做准备。3.解析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课前预习(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1.走近作者(杜甫介绍见第一单元《蜀相》)2.了解背景杜甫一生经历坎坷,青年时代是在盛唐社会中度过的,他经历了壮游生活的激情和梦想 ,也经历了十载旅居长安的悲辛,体会到了天宝中期危机四伏的社会形势。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期间,杜甫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曾经一度落入叛军手中,后被唐肃宗授官为左拾遗,很快又被贬。乾元二年(759)秋,47 岁的杜甫弃官入蜀,开始了晚年漂泊西南的生活。杜甫暮年生活穷困潦倒,病痛缠身,客居天涯,心情沉郁。杜甫在夔州(今重庆奉节)共住了一年零九个多月(765—767),先后在赤甲、西阁、瀼西东屯居住。《阁夜》就是大历元年冬寓居西阁时所作。当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整个社会还很动荡,巴蜀地区也陷入了战乱之中。永泰元年(765)闰十月,剑南节度使郭英乂与西山都知兵马崔旰互相残杀,导致蜀中大乱。《阁夜》就是在这样一种动荡的时代背景中创作出来的。社会的苦难和个人生活的坎坷,在杜甫忧国爱民的胸怀中流淌出充满悲慨气息和深厚历史感的诗句。(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1.读准字音天涯(yá) 雪霁(jì)夷(yí) 渔樵(qiáo)2.一词多义(1)景(2)夷(3)漫(4)数(5)阴3.古今异义(1)三峡星河影动摇动摇(2)人事音书漫寂寥人事进入课堂(一)精读文本,质疑析疑1.“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这一联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首联写冬日的寒冷、昼短夜长,是为了突出环境的恶劣,条件的艰苦,从而烘托了凄凉寒怆、悲壮深沉的气氛,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做了环境上的铺垫。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一联从哪些感官角度来表达诗人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听觉、视觉。上句借听觉写出了兵戈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音调转柔。(二)教师点拨,引领思路疑难点析1.全诗一共写了诗人的几种悲慨?从诗中哪些词句可看出来?共写了 5 种:①对时光飞逝、人生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