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新人教版高二《先秦诸子选读》语文教学案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新人教版高二《先秦诸子选读》语文教学案_第1页
1/5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新人教版高二《先秦诸子选读》语文教学案_第2页
2/5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新人教版高二《先秦诸子选读》语文教学案_第3页
3/5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探究荀子天人相分的天人关系。 2. 掌握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能将重点句子进行翻译。 3. 读懂文本,了解荀子文章的基本特点、排比句的运用。 4. 体会荀子对天人关系的思考。【知识梳理】【引入话题】 2008 年 5 月 12 日下午 14 时 28 分,四川汶川发生 8.0 级地震。此次地震比 1976 年 7 月 28 日的唐山大地震震级还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 1000 枚广岛原子弹的能量。震中附近城镇变为废墟,连北京、上海都有震感,而距此次地震震中 700 多公里的“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三峡大坝却安然无恙。这是人类能够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有一次胜利,也是荀子“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的最好体现。 本文文题选取荀子《天论》中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认为上天伟大并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它当成物来畜养并且控制它呢。表现了人类积极探索自然规律,并力图掌握规律,一更好地让自然为我所用的理想追求。 在古代,人们又对自然采取一种什么态度呢? 二、作家作品 1、乱世哲人——荀子 荀子(约前 313-前 230)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南 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 荀子早年游学于齐,因学问博大,“最为老师”,曾三次担任当时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约公元前 264 年,应秦昭王聘,西游入秦,称秦国“百姓朴”、“百吏肃然”而近“治之至也”。后曾返回赵国,与临 武 君义兵于赵孝成王前,以为“用兵攻战之本在乎壹民”,“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荀子·议兵》)。后来荀子受楚春 申 君之用,为兰陵(今山东苍水县兰陵镇)令。晚年从事教学和著述。 荀况,即荀子,号卿。约生于公元前 313 年,死于公元前 238 年。战国时赵国(在今安泽一带)人。他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象、教育家。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荀况一生到过很多地方。曾在齐国游学,在稷下(今山东临淄北)学宫同各个学派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并二次担任学宫祭酒(行礼时的首席)。后来又到过秦国、赵国。晚年在楚国任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令,著书立说,直到逝世。 荀况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的学问渊博,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新人教版高二《先秦诸子选读》语文教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