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两则明代作为封建王朝统治工具的程朱理学仍在思想领域占据统治地位,但呈日趋没落之势。一些开明知识分子,一些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有感于社会的动乱,吏治的黑暗,开始意识到寻章摘句、死背经书、空谈性命的虚无。他们经过艰难的抉择,把注意力转向对当时生产技术的总结和对自然现象的探索上来,于是出现了一批科学家和科技著作。《天工开物》和《徐霞客游记》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是保留中国科技史料最为丰富的一部书。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做了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并在此基础上把握文意。2.认识古代科技曾经有过的辉煌的成就,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3.理解所选课文的主要思想,熟读、背诵一些片段。经典原文 8 《天工开物》两则◎走近先贤多才多艺的科学家——宋应星1.生平简介宋应星(1587~?),字长庚,明代科学家,奉新(今属江西)人。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于乡,崇祯七年(1634)任江西分宜教谕,十一年为福建汀州推官,十四年为安徽亳州知州。明亡后弃官归里,终老于乡。2.主要作品最著名的是《天工开物》,还有后来发现的《野议》《论气》《谈天》和《思怜诗》,其他著作如《杂色文》《画音归正》等多已失传。3.著作价值(1)冶炼方面宋应星是世界上第一个科学地论述锌和铜锌合金(黄铜)的科学家,这使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大规模炼锌的国家。宋应星记载的用金属锌代替锌化合物(炉甘石)炼制黄铜的方法,是人类历史上用铜和锌两种金属直接熔融而得黄铜的最早记录。(2)农业方面在《天工开物》中,宋应星记录农民培育水稻、大麦新品种的事例。研究土壤、气候、栽培方法对作物品种变化的影响,得出了“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的科学见解,把我国古代科学家关于生态变异的认识推进了一步,为人工培育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3)物理学方面宋应星在《论气·气声》中论述了声学内容。他通过对各种声音的具体分析,研究了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规律,并提出了声是气波的概念。(4)政治方面宋应星的《野议》是一部议论时局的政论著作,对明末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并且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