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读物《红楼梦》评论(节选)《人境庐诗草》自序◎走近先贤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黄遵宪1.生平简介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人。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于写诗,喜欢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2.主要成就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等,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3.思想影响黄遵宪站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高度,理性地把握世界的潮流和中国的国情,积极主张维新变法。他沿着改革创新这条道路并大胆地进行创造性的实践,突破古诗创作的传统天地,形成了足以自立、独具特色的“新派诗”。◎背景呈现《〈红楼梦〉评论(节选)》1902 年,王国维从日本留学归来后,治学兴趣逐渐转向哲学。1904 年,读叔本华《意志与表象之世界》两遍,又接着钻研康德。但其时对终生研究方向觉得游移不定。自我剖析,认为做哲学家,则苦于感情太多而知力太少;做诗人,则苦于感情太少而理性太多。自云:“近日之嗜好,所以渐由哲学而移于文学,而欲于其中求直接之慰藉者也。”在这种背景下,王国维撰写了《〈红楼梦〉评论》。《〈人境庐诗草〉自序》黄遵宪很早就有诗歌革新的意识。21 岁时,他就提出“我手写我口”的文学主张。而多年的外交官生涯更是开阔了他的眼界,使他能积极投身于维新运动,并在诗歌中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人境庐诗草〉自序》)。光绪二十二年(1896),他称自己的诗作为“新派诗”,表达了欲为群龙之首、领风气之先的想法。◎国学链接最早具有现代学术性质的“红学”论文——《〈红楼梦〉评论》王国维将西方美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相结合,以崭新的眼光评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写出了《〈红楼梦〉评论》这是“红学”史上最早的一篇具有现代学术性质的论文。其学术价值在于:1.突出地表现在悲观主义与美学思想上站在美学的角度上,用西方的美学理论来审视《红楼梦》中的人物,并且深刻揭示了个体生命所呈现的悲剧命运,这种新的观念对作品本身而言也是一种突破与创新,不仅扭转了传统的悲剧模式,同时也对中国悲剧的探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2.突出地表现在文学艺术的独立与自由上在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中,他的悲剧思想打破了传统的乐观意识,这不仅唤醒了民众的悲剧意识,同时也促使人们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