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6 求谏吴兢(约 669—749),汴州俊仪(今河南开封)人。武周时入史馆,修国史,迁右拾遗内供奉。唐中宗时,改右补阙,累迁起居郎、水部郎中。唐玄宗时,为谏议大夫,修文馆学士。他以直言敢谏出名,被称为一代诤臣。著有多部史书和《贞观政要》。《贞观政要》以唐太宗君臣论政的言论为主,全面反映了中国古代以“君道”为中心的治国理念,该书共分 10 卷 40 篇。两千年间,皇帝的独断专行可以说完全是制度化的,皇帝直接批阅文武百官的奏章疏报,是朝廷决策的基本方式之一。百官的奏章疏报和朝议,是大臣发表政见的机会。为了保证信息的畅通,朝廷设立了专门的谏官。贞观以后,谏官尤为皇帝所倚重。唐代的谏官各有分工,散骑常侍掌管规谏讽喻皇帝和朝廷重臣之过失,谏议大夫负责谏论分析朝政的得失,补阙、拾遗之官负责朝仪供奉等事务的讽谏。如果遇到重大的军政事务,就在朝日御前会议上提出;若只是一般政事,则可以随时以书面形式上奏。唐制规定,在宰相入宫内与皇帝研讨政事之时,谏官亦可以同入参加讨论;而当谏官与皇帝研讨政事时,则可以无须先通知宰相。唐时出现清明盛世,与谏官职权的提高有一定关系。以后,谏官制度又有所变化,不过,大臣对皇帝的规劝权实际上有所缩小。谏官制度是君主专制政体的有益补充,言路通畅对于国家政事的顺利流转有着重要的作用。历史也证明了纳谏可以减少君王一人专权可能产生的弊政,而拒谏饰非则可能带来国家覆亡的危险。一、注音俨肃________ 钳口________鲠议________ 王珪________刍荛________ 狂瞽________诋诃________ 愆过________二、解释词义假藉寻后幸比渐三、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________实愿罄其狂瞽 ________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 ________便即护短不纳 ________四、分析句式类型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 ________下为百姓所怨 ________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 ________至如龙逢、比干,不免孥戮 ________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 ________终不以直言忤意,辄相责怒 ________五、积累名句人欲自照,必须明镜;________,________。惟君臣相遇,________,则海内可安。木从绳则正,________。答案:一、yǎn qián ɡěnɡ ɡuī chú ráo ɡǔ dǐ hē qiān二、假:动词,借 动词,借助,利用 动词,宽恕,宽容形容词,非正式的 形容词,代理的 如果,假如 动词,改换藉:动词,借助,通过 形容词,凌乱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