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家》——祖孙之间◎课文导读家,在人们的眼中,往往是爱的代名词,是避风的港湾,是永恒的栖息地。然而,在巴金先生的小说中,“家”却是一个明争暗斗不见硝烟的战场。“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整部小说以“五四运动”为背景,描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由昌盛至破亡的过程。这个家庭有着华美的外衣,貌似豪门大家、书香门第,其实在光鲜外表下,以高老太爷为首的“卫道”“护法”者受封建思想荼毒至深,他们不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固守旧制,压制一切反抗力量。《祖孙之间》一文详细地描述了祖孙之间的冲突,通过祖孙二人新旧思想的冲突,表现了高老太爷的守旧思想和觉慧的叛逆精神,同时也表现了爷爷对孙子的关爱。高老太爷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觉慧是封建制度的叛逆者,但二人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守旧与革命、压迫与抗争。觉慧反对的并不是祖父,而是造就祖父这样一代人的背后的东西。◎思路梳理[国学知识诵读区]◎背名句1.在《琵琶行》中,诗人听完琵琶女诉说生活的不幸后,想到自己宦途受到打击,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表现他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体现了全诗的主旨。2.苏轼的《赤壁赋》中,通过“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的描写,侧面烘托了箫声的哀婉缠绵、凄恻动人。3.李白的《行路难》中,通过“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读经典经典: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翻译:做臣子的心怀仁义侍奉国君,做儿子的心怀仁义侍奉父亲,做弟弟的心怀仁义侍奉哥哥,这样就会使君臣、父子、兄弟去掉求利的念头,而怀着仁义之心相互对待了。这样做而国家还不能称王天下的,是从来没有的。赏析:孟子历来倡导人与人之间、任何群体之间都应该把“施仁义”作为最重要的价值取向,而极力反对谈及利害关系。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群体之间才能关系融洽,友好相处,社会各项事业才能和谐发展,国家才能强大。[课文助读预习区]◎作者简介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为巴金。现代作家、翻译家。四川成都人。5 岁进私塾,16 岁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后来离开四川赴上海,1927 年至 1929年赴法国留学,1929 年回到中国后,从事文学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