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推荐作品 狱中杂记1.识记生字,掌握重点词。2.了解作者及其为文主张。3.了解封建社会狱治的黑暗。课前预习(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1.走近作者方苞(1668—1749),字凤九,号灵皋,亦号望溪,安徽桐城人。康熙四十三年(1704)进士。康熙五十年(1711),因“《南山集》案”牵连被捕。《南山集》的作者戴名世富有民族气节,是方苞的同乡旧友,方苞曾给《南山集》作过序,《南山集》的木板又藏在他家,因此被牵连下狱。后来经过大官僚竭力营救,才得免死;被编入汉军旗下为奴。由于他素来有文学名气,才得在皇帝的南书房当差。康熙六十一年(1722)任武英殿修书总裁。雍正元年(1723)免除奴籍,并升为内阁学士。乾隆年间,升礼部侍郎。著有《望溪文集》。方苞以他的文章与文论,被人尊为桐城派的始祖。其实方苞本人生前并没有自树宗派的想法;不过他的文章与文论,对以后的桐城派作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就居于桐城派创始人的地位。他论文提出“义法”之说。“义”就是要言之有物,“法”就是要言之有序,“义法”就是既要有内容,又要讲形式,而且形式的变化应该合乎内容的要求。但我们联系他的写作实践来看,方苞的文论和其他论说性文章,大都缺乏深刻的内容,倒是他的叙事、抒情的短文,却有一些生动可取的佳作。2.丰富视野戴名世(1653—1713),字田有,一字褐夫,号药身,又号忧庵,安徽桐城人。二十岁起,做了十多年书馆教师;后来给官僚做幕友,给书坊编选、批注文章选本。康熙四十八年(1709)考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参加《明史》的编纂工作,这时他已五十七岁。他富有民族思想,所作史传,有不少是记述抗清志士和遗民事迹的。1711 年冬,御史赵申乔告发他的《南山集》有“狂悖”的话,1713 年,清圣祖亲自下令杀害他,牵连被杀的共有三百多人,是清初文字狱中有名的“《南山集》之狱”。所著《南山集》遭到禁毁,百余年后才有人辑录他的遗稿刻印出来,已经远远不是原貌。(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1.读准字音遘(ɡòu)者有瘳(chōu)痼(ɡù)疾梏(ɡù)扑晷(ɡuǐ)刻主谳(yàn)口呿(qū)舌挢(jiǎo)渫(xiè)2.一词多义(1)作(2)薄(3)质(4)暴3.词类活用(1)鲜不疫矣(疫,名词活用为动词,生瘟疫)(2)必械手足(械,名词活用为动词,戴上刑具)(3)则械系不稍宽(械,名词作状语,表工具,用刑具)(4)吾生若(生,使动用法,使……生)4.特殊句式(1)此疫作也。(判断句)(2)不问罪之有无。(宾语前置句)(3)狱旧有室五。(定语后置句)(4)行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