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即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富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是诗人要表达的主观情意与诗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可以诱发读者想象和思考的艺术境界。基本方法:一、置身诗境就是要在欣赏诗歌的时候,反复诵读,把自己投入到诗歌所描绘的境界中,体会诗人所创设的意境,从而得到审美享受。 置身诗境得做到“三要”:1.反复诵读。古人指出:“情以生文,文亦足以生情;文以引声,声亦足以引文。循环互发,油然不能自已,庶渐渐可入佳境。”以杜甫的《登高》为例,诵读时,这首诗以它整齐的文字符号和抑扬顿挫的声音作用于我们的视觉、听觉等,将文字、语音所表现的事物转化、还原为具象,并将诗中六种有代表性的秋景联结成有表现意义的联合体,直至把它们合成一幅完整的秋景图。2.沉浸其中。我们应该暂时忘掉周围的一切,对外界的各种因素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个想象的世界中,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古人说过:“宛若身当其处,而几忘其事之乌有;能使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臧懋循《元曲选·序二》)列夫·托尔斯泰也说过:“感受者与艺术家那样融洽地结合在一起,以至于感受者觉得那个艺术品不是其他什么人所创造的,而是自己所创造的。”(《艺术论》)3.借助自己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在想象中让自己进入到诗人用文字勾勒的场景中,去感受、体会,从而与诗人取得共鸣。在生活中,我们本来有过某种审美经验,然而那是模糊的、潜在的,找不到恰当的语言去表述它。忽然读到一首诗,说出了自己想说却说不出的话,于是置身诗境得到快慰。二、缘景明情就是根据我们在想象中勾勒出来的诗人描绘的意境,触景生情,去感受、体会处于这样的意境中自己萌发的情感,从而推想诗人的情感。具体阅读一篇作品时,我们还要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不同的欣赏方法进行鉴赏。1.联缀意象,感受情思有些作品篇幅短小,出现的都是一些常见的意象,我们只需将诗中的意象联缀起来,就可以在简约、明净的画面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思。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在深秋的午夜,不仅看到了月落,听到了乌啼,感受到了寒霜满天,还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