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教学目标:1、了解张若虚,在诵读中初步感受诗歌。2、缘景明情,赏析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3、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4、深刻领悟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和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哲理,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纯洁情感,真、善、美精神的追求。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教学难点:理解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问题一:文中含有月的句子 问题二:诵读文本,理清行文思路、文章内容 问题三:找出这 8 句诗中的意象,体会画面特点(意境)。 问题四:“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问题五:诗人此时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他思索了什么问题?与古人的思索“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曹植《送应氏》),“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阮籍《咏怀》),“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是否一致? 问题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你有怎样的领悟的? 问题七:思考诗歌的 17——36 句,写了什么内容? 问题八:“ 白云一片去悠悠 ”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问题九:“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问题十:“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这四句中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问题十一:“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表达出思妇什么样的感情? 拓展延伸:诗歌中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问题一答案:略问题二答案:春江月夜的美景 (景物美)江畔月下的美思 (哲理美)因月而起的美情 (情感美)问题三答案:前八句写了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描写了一副清幽恬淡的意境。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问题四答案:诗人面对这一轮江月深深地思考着,满怀感慨和迷惘,感叹江月长明而人生短促,这里月的叠用、人的叠用以及江的叠用,有一种音节美、韵律美,断而复续,飞丝相接,给人一种清峻雄奇之感问题五答案:略问题六答案: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感慨中有一丝惆怅,但并不颓废与绝望,因为诗人毕竟生活在唐代,毕竟有找到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