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导学一、作品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年(751)杜甫旅居长安时 。《资治通鉴》记载 :“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 ,大败于泸南 。时仲通将兵八万,……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 ,仍叙其战功 。制大募两京(长安、洛阳)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 ,所在哭声振野”诗人的这篇长歌就是表现唐玄宗好战喜功、兵黩武敌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二、基础知识。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车辚辚,马萧萧( ) 哭声直上干云霄( ) 归来头白戍边( ) 千村万落生荆杞( )2、解释下面加点词。 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 哭声直上干云霄: 行人但云点行频: 去时里正与裹头: 武皇开边意未已: 山东二百州: 禾生陇亩无东西: 役夫敢申恨: 县官急索租: 信知生男恶: 生女犹得嫁比邻:3、翻译下面句子。(1)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2)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三、课文导学。 诗歌分为三个自然段,即三个层次。(一)一幅震人心弦的巨幅送别图。 兵车隆隆,战马嘶鸣,一队队被抓来的穷苦百姓,换上了戎装,佩上了弓箭,在官吏的押送下,正开往前线。1、“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这4句诗是从两个角度描写送别场面的。这两个角度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用心 爱心 专心12、“走”是跑的意思。诗中哪些动词表现出“走”的动作? 答: (二)役人直诉从军后妇女代耕,农村萧条零落的境况。 “道旁过者”即过路人,也就是杜甫自己。上面的凄惨场面,是诗人亲眼所见;下面的悲切言辞,又是诗人亲耳所闻。这就增强了诗的真实感。1、“行人但云点行频”的意思是频繁地征兵,许多唐诗研究专家认为,这“点行频”是全篇的“诗眼”。请分析其理由。 2、诗中例举一个十五岁出征,四十岁还在戍边的“行人”。这一事例是非常典型的。为什么说是“非常典型”的呢?请简答。 答: 3、诗中从“边庭流血成海水”写到“汉家山东二百州”。(1)这里的写法与上面叙写的一个十五岁出征、四十岁还在戍边的“行人”方法有所不同。指出其不同之处: (2)从“边庭流血成海水”写到“汉家山东二百州”,对表现主题有什么好处? (三)征夫久不得息,连年征兵,百姓唯恐生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