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曾站在革命对立面吗 闻一多所作《七子之歌》 闻一多全家福。 数月后,遭国民党暗杀身亡 我很喜欢看《文摘报》、《北京日报·理论周刊》等报纸,因为其中常有佳作,观点新,资料新,读后使人受益颇多。但我最近看到一篇题为《站在革命对立面的闻一多是如何转变的》(编者:见附件)的文章,说闻一多一度“站在革命对立面”,我不赞同这种观点。 与国家主义者交往并不能说明闻一多曾经“站在革命对立面” 从美国留学回国后,闻一多对北京国家主义者团体联合会“内除国贼,外抗强权”的宗旨很赞同,于是找到发起人李璜,要求加入,并参加了两次大的活动。一次是 1926 年 1月下旬,北京国家主义团体联合会讨论社会上传言的日俄企图出兵东三省问题,并决定发表宣言,表示反对,闻一多代表大江学会前往参加。第二次活动是,有一位旅俄华侨归国代表找到李璜,诉说我侨胞遭俄虐待云云。李璜即请闻一多、罗隆基等多位教授和学生开会,决定召开“反俄援侨大会”。 当时的苏俄确实干了不少侵犯我国领土主权的事,对此,闻一多表达义愤是理所当然的。1926 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闻一多即与认识约半年的国家主义的政客分道扬镳了。 在青岛大学三次学生运动中的表现同样不能说明闻一多曾经“站在革命对立面” 1930 年 11 月,青岛大学校方发现有些学生用假文凭报考,便宣布开除这些学生。此举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他们恶意鼓动全校性学生罢课。闻一多这时是站在学校的立场上反对学生舞弊的。 “九·一八”事变后,青岛《民报》因刊载事变消息,被日本浪人放火焚烧,青岛大学校务会议决定组织青岛大学青年义勇军,并批准了十三名东北籍的学生要求离校投军的请求。但是,学校 179 名学生却目无学校,决定要南下请愿,并“强占火车,强迫开往南京”。校务会议认为这样做于事无补,便决议开除为首的学生若干名。 1932 年 5 月,青岛大学学生自治会要求学校免收宿费并取消校规中“学生全年课程有3 种不及格或必修课程有 2 种不及格者令其退学”的规定,在与学校交涉未果后,便迁怒于闻一多,在学校作出一定让步后,学生仍不满意,坚持罢课,并把主要矛头对准闻一多说闻是“法西斯蒂”。 在青岛大学三次学生运动中,只有第二次是闻一多反对学生盲目请愿,带点政治性。其余两次都是闻一多从学校管理的角度不赞成学生罢课的。这并不能说明闻一多就是站在学生运动的对立面上。 闻一多思想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并非是他读蒋介石《中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