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不可言 辛竹的短文(不是小文)妙不可言。补白由此而身价百倍了。请向作者转达一名读者的敬意。如果作者写得更多,如果更多的学人动手来写这样的短文,则读者幸甚!读者·作者·编者狄兆华真实的生命体验 读了第六期默默的《我们这一代人的怕和爱》后,不禁眼泪汪汪。这是一个充溢着爱的灵魂在透视人类苦难和不幸时的深沉感喟和省思。它使我们看到一个在充满了苦寂、愁惨的岁月里仍震颤不已的心灵,看到这个心灵在痛苦中的迷惘、困惑和焦灼、执著,从而醒悟到许多人生的真谛和哲理。 的确,生活不仅充满诗意,同时也充满痛苦,人生注定要陷入这样的两难困境中。然而 ,我们还是需要背起十字架顽强地走过去。痛苦着也是美丽的,这或许正是一个人生的“二律背反”。 文章启示我们,每个人也许都是独一无二的,但他们都须以同样的方式去拯救自己:为了爱去服“苦役”。(一个现代的西西弗的神话?!)这无疑是灵魂付出的一个冒险的代价!可为了爱的牺牲是崇高的、幸福的。 让“维罗纳晚祷的钟声”早日回荡在每个人的心间吧!读者·作者·编者邹原批判与宽容 第七期《“两种文化”的困境》中谈到提倡批判精神与宽容精神,不禁拍案叫绝。我想补充的是批判与宽容在破旧立新的改革时代尤为必要。一方面旧事物不甘自行隐退,往往改头换面,鱼目混珠,另一方面新事物又难免稚嫩、偏颇。因此,我们既要把批判作为改革时期最重要的建设又要把宽容作为改革时期最关键的前提。唯有批判,才有时代的进步,唯有宽容,才有社会的繁荣。批判与宽容正是拥立改革大旗的左臂右膀。读者·作者·编者应星企业文化 第八期《文化常常比经济更重要》从一个重要方面展示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向和程度。我不懂经济,却隐约感到我们的落后的严峻性。据说经济方面我们要比发达国家落后五十年,那么文化呢?我们有自己的独立的企业文化吗?企业除了在追求经济效益之外还应向社会贡献一些什么,这对于我们的企业家来说,是一个没有明确认识的问题。 文化归根结底还是个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如《感性的再生》(第五期)一文所说:“感性的生成和人的自我生成是同步的,前者成为后者的标志,感性有多么丰富,人自身的底蕴就有多么丰富。”都说中国人重感性,西方人重理性,其实不然。在西方的理性高度发达的同时,感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当代中国文学的薄弱就在于感性的疏陋。在感性失落的今天,《读书》如开辟一个“感性之林”专栏则是一件受欢迎的事。读者·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