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道路和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读列宁《俄国革命五周年和世界革命的前途》 《俄国革命五周年和世界革命的前途》一文,是列宁一九二二年十一月十三日在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正如列宁自己所说,这个题目,对于一次报告来说,是“太广泛太庞大了”。因此,列宁只着重谈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即关于“新经济政策”的问题列宁之所以选择这个部分来谈,目的是为了使与会各国代表能够对这个在当时来说关系到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命运的最重要的问题,有一个总的了解。 列宁论述新经济政策的报告、文章很多。《俄国革命五周年和世界革命的前途》这个报告,既不是论述这个问题的最早的一篇,也不是最重要的一篇。因此,在有些探讨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理论的论著中,都不十分重视这个报告,而更多地予以注意的,是《论粮食税》、《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工会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作用和任务》,以及早在新经济政策实行之前三年,即一九一八年五月所写的那篇包含着新经济政策最初的理论前提的文章:《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一般说来,这样对待是并不错的。但是,如果考虑到《俄国革命五周年和世界革命的前途》这篇文章,是在新经济政策经过一年半多时间的考验之后所作的总结,特别是,如果注意到文章中关于落后国家如何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所提出的非常概括的理论结论,那么,它的分量就会大大不同了。今天,使我们特别感兴趣、能够给我们莫大启发的,也正是这个概括性很强的理论结论。 这个理论结论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不能把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混为一谈。具体地说,就是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小农在居民中占绝大多数而无产阶级只占少数的国家里,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必须经过一系列缓慢的审慎的步骤,才能消灭多种经济成份,着手建设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即建设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如果把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理解为可以不顾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特别是不顾国家所有制的大工业的发展水平,而立即对各种私有制经济实行迅速的、全面的进攻,不加迂回地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那就会酿成严重的后果。 一九二一年春天,苏维埃俄国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改为新经济政策,从余粮收集制改为粮食税,并不是事先计划好了的步骤,而完全是迫于形势。虽然早在一九一八年,列宁在《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一文中,就把国家资本主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