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姜夔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的红颜知己姜夔早年在合肥,与歌妓柳氏姐妹相识,结为知音。 金兵南下,姜夔本想带这姐妹一同躲避战乱。柳氏姐妹却说道:“国难之时,大敌当前,你姜夔堂堂七尺男儿,自应投军精忠报国,不应沉于温柔之乡!”姜夔听劝,投伍抗金。 分别不久,金兵攻破合肥,姐妹俩被虏。二人刚烈,不愿受辱,跳河自尽。几年以后,姜夔来到合肥凭吊,写下了《凄凉犯》。从此,姜夔一生浪迹天涯,居无定所,在路经杭州之时留下《扬州慢》。◎作者卡片姜夔(约 1155~1209),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终身布衣。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姜夔多才多艺,擅长书法,精通音律,工诗,词尤为有名,有“词中之圣”之称,与辛弃疾、吴文英分鼎南宋词坛。其词内容丰富,有咏叹时事的,如《扬州慢》(淮左名都);有感念归游的,如《探春慢》(衰草寒烟);有描写旅况的,如《庆宫春》(双桨莼波);有眷怀恋人的,如《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有咏物寄情的,如其传世名传《暗香》《疏影》两首咏梅词;等等;姜词风神潇洒,格调高旷,素淡幽远,简洁醇雅,以清冷刚健的笔力开创了风雅词派,即格律派,对于南宋后期词坛的格律化有巨大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比较少,特点是词句精练,风格不庸俗。◎背景呈现《扬州慢》(淮左名都)这首词写于金兵第二次南侵后的第十五年。当时的姜夔才二十一岁,来到扬州,看到曾经素以繁华富丽著称的江南名城扬州,如今已是断壁残垣,心有所感,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词,来凭吊扬州的荒凉,寄托黍离哀思。◎知识链接扬州慢,词牌名,是南宋词人、音乐家姜夔的自度曲,而以此调创作的词中最著名的就是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 一、字音初霁(jì) 怆然(chuànɡ) 豆蔻(kòu)荠麦(jì) 戍角(shù) 窥江(kuī)二、一词多义(1)望(2)度(3)少(4)厌三、名句默写①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②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③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④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1.《扬州慢》(淮左名都)一词中,词前小序在词中有什么作用?[名师指津] 解说小序对正文的各方面的交代作用即可。我的理解: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写作动因及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均作了交待。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