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相生一、单元提要本单元只有一节,选录了《老子》一书的第二、十一、二十四、三十三、六十三、六十四、七十六章,集中展示了《老子》一书对社会、人生问题的辩证思考。具体而言,第二章集中论述了辩证法思想,提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失去了对立的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如美丑,善恶,难易,长短,高下,有无等。这是《老子》中的可贵部分。第十一章,老子认为对一切事物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无”,而不是“有”。但从唯物主义角度来分析,把“无”作为第一性的东西,把“有”看作是第二性的东西是错的。第二十四章,指出人如果“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还会离目标越来越远。第三十三章,强调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有克服自己弱点的毅力,这是可取的。但老子讲知足,说死而不亡是长寿,这些都是唯心主义思想。第六十三章,讲了“无为”和以德报怨的调和矛盾的思想,还讲了事物的难和易、大和小的互相转化。还指出轻易向人许诺的人,必定缺少实践诺言的诚信。第六十四章,提出了一些发展、变化的观点,老子认为大的东西,是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任何事物的出现总有一个过程。为了防止事物变到它的对立面,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在新事物刚出现时,就把它消灭掉,免得壮大了不好办。做事要善始善终。第七十六章,老子归纳出一条普遍原理:柔弱的东西最强大,强硬的东西最脆弱、接近死亡。但老子把弱能胜强的原则绝对化了。二、走近“诸子”1.作者简介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约生活于前 571 年至前 471 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被尊为道教始祖。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老子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后世影响很大。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个人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两方面。老子“致虚极,守静笃”的生活态度与“道法自然”的生命智慧总能给人以启迪,使人加深对生命的认知,感悟生命的真谛。在哲学范畴内,老子的辩证法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老子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对西方哲学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2.时代背景周王室东迁以后,奴隶制社会逐渐动摇。到了春秋战国之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代替了奴隶主贵族阶级。在这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战乱频繁,各诸侯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