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中庸》节选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新人教版高二《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语文学案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中庸》节选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新人教版高二《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语文学案_第1页
1/3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中庸》节选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新人教版高二《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语文学案_第2页
2/3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中庸》节选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新人教版高二《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语文学案_第3页
3/3
《中庸》节选1.连线作者《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它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前 483—前 402)的著作。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三字经》中有“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的描述。北宋徽宗年间,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元朝文宗至顺元年(1330),又被追封为“述圣公”,后人由此而尊他为“述圣”。早在西汉时代就有专门解释《中庸》的著作,《汉书·艺文志》载录有《中庸说》二篇,以后各代这方面的著作相沿不绝。但影响最大的还是朱熹的《中庸章句》,他把《中庸》与《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中庸》被推崇为“实学”,被视为可供人们终身受用的经典,成为后世读书人求取功名的阶梯。2.整体感知《中庸》是儒家阐述“中庸之道”,并提出人性修养的教育理论著作。它强调“中庸之道”是人们片刻也不能离开的,但要实行“中庸之道”,还必须尊重天赋的本性,通过后天的学习,即《中庸》所说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要人们贯彻孔门相传的“ 忠恕之道”,说:“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正是孔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的发挥,要求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合于“中庸之道”。《中庸》又提出了有德之人必须好“三达德”,实行“五达道”,才能达到“中庸”的境界。所谓“五达道”即“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处理这五方面关系的准则是:“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义 妇顺”“兄友弟恭”“朋友有信”。“五达道”的实行,要靠“三达德”:智、仁、勇。而要做好“三达德”,达到“中庸”的境界,就要靠“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人们努力 进行主观心性的养成,以达到“至诚”的境界。1.识字注音中庸( ) 须臾( )不肖( ) 笃行( )2.一词多义(1)率(2)诚3.古今异义(1)从容中道,圣人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古义:__ 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博学之,审问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词类活用(1)致中和,天地位焉( )(2)修身也 ,尊贤也( )(3)体群臣也( )(4)子庶民也( )(5)来百工也( )(6)柔远...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中庸》节选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新人教版高二《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语文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章天下+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种文档应有尽有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