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经过许多词人的探索、实践,特别是苏轼的巨大贡献,北宋后期的词作蔚为大观。填词的艺术技巧愈加成熟,浓郁的抒情色彩和精致的艺术表现使填词创作达到宋词的高峰。由于北宋后期文人比较注重个人感受,内容和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所以大开大合的慢词就大行其道,而且有些词人自创曲调,抒发独特的感情。其中,黄庭坚的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秦观把政治上的失意和挫折融入词中,对后来周邦彦、李清照、纳兰容若等词家都有显著的影响;贺铸的词,内容、风格丰富多彩,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对辛弃疾等词家影响较大。本专题所选的六首词都是北宋后期的词作。晏幾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是一首感旧怀人的名篇,在怀人的同时,抒发了人世无常、欢愉难再的淡淡哀愁;《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写词人与一位相熟的女子的久别重逢,情深意浓;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是一首惜春之作,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抒发了词人流徙僻远之地的凄苦失望之情和思念家乡的怅惘之情;贺铸的《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通过写对一位女子的思慕,表现了退隐后的孤寂处境和怅然若失的心情;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通过咏荷表现了词人思念故乡、亲友的情怀。 [学生用书 P75]古代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特 色说 明示 例赏 析平淡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语言力求朴素,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这几句诗表面看来句句平淡,然平淡之中却蕴含着作者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理解时可以借助对仗“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辞藻华丽,对仗工整,两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绚丽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诗歌语言有鲜明的色彩感,而且色彩对比强烈,写出了春日江南的明艳如画直率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直接写出“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硕鼠》)这四句诗直抒胸臆,反映了农夫对沉重剥削的怨恨和控诉委婉不是直接叙述或抒情,而是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