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黎安二生序》一、课前三分钟:诵读: 三字经篇之一 (宋)(王应麟)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2.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二、预习指导:1、早读自修课 20 分钟结合《赠黎安二生序》注释通读文章。 三、专题内涵解说---《赠黎安二生序》正话反说,意境深蓄,自名“迂阔”,其实是讥世之词,几多愤世之气,尽在深蕴之中,属于韩愈所说的那种“物不得其平则鸣”的文章。四、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以“迂”为善,对“道”不渝的忠诚。 2、理解作者正话反说的表现手法和效果。五、作者介绍:曾巩,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固。六、背景资料:这是一篇应黎生之求而写的赠序,写于治平四年(1067)。黎安二生是苏轼写信推荐给曾巩的朋友。他们从四川拿着自己的文章来京师就正于曾巩,也是“以文会友”之意。不久,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行前,应二生之请,曾巩写了这篇著名的文章。七、自主学习。★ 1、阅读全文,给括号前黑体字释义;给划线的句子翻译。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 )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 )余。读其文,诚( )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 )事理,而其材力之( )放纵,若不可 极( )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 )士,而苏君固( )可谓善知( )人者也。(介绍黎安二生)顷之( ),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 )赠。余曰:“余之( )知生,既得之( )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 )?”黎生曰:“生与安生之( )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 )言,盖将解惑于里人。”(写黎生临别求序之缘由) 余闻之( ),自顾而笑。夫世之( )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 )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 )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 )迂,特( )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