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伟和他的创业故事 从上世纪 80 年代末国营企业月薪千元的员工,到和朋友下海经商;从商品流通领域到网吧经营,然后又到工艺品的代理销售。而立之年的刘建伟一步一个脚印地经营着他的市潮。本期创业故事推出—刘建伟和他的创业故事。 辞职走上创业路 1988 年,刘建伟在秦皇岛一家国营企业上班,月薪为千元左右,干了两年以后,刘建伟发现这样的工作每天千篇一律,没有什么制造性,今日就可以预见到 5 年之后的工作流程。1992 年左右,他选择到一个经营性的单位上班,一段时间之后,在这里他又发现几乎同样的问题。1998 年在单位当时效益不错的情况下,他在同事和单位领导的惊讶之中,办了停薪留职。 1998 年之后,下海之后的他和朋友一块干起了商品流通行业。20 多个人加上几辆车每天捣腾食品和饮料,百事可乐和农夫山泉等产品就是他们率先引进到秦皇岛的,最多的时候他们曾经代理过八九个品牌。一开始的时候做得还算不错,但是越到后来越发现一个问题:利润的大小往往受制于厂家,风险特别大。2000 年底,刘建伟从商品流通行业中退了出来。 短期的网吧经历 之后,刘建伟在家中歇了几个月。在休息的这段时间里,刘建伟发现,开网吧不错。因为当时在秦皇岛地区还只有少数的几家,而且当时上网 4 元/小时。经营网吧没有团体消费,也不需要打折。 刘建伟不懂电脑,于是他就找到了一个计算机专业的朋友,在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刘建伟发现电脑的操作并不难,经过考察后他看中了白塔岭附近的一个地方,这里既有一定的'客流量,而且房租还比较便宜,于是就到北京购买了 15 台电脑开起了一家网吧。一开始是经营游戏,不到 8 个月投资就回来了。开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发现,钱虽然赚了,但是来玩的都是附近的学生。这样,在干了一年半后,把网吧转让给了别人。 木梳让他再走创业路 在经过两次创业之后,刘建伟发现,要想创业必须要寻找一个产业周期比较长的项目,创业才可以持久。一次北京之行,刘偶然在路边发现了一个古色古香的木质店铺,店铺里面装潢精致,一把梳子可以卖到 40 元左右。刘觉得,这应该就是自己的下一个创业项目。 在打定主意之后,他开始和木梳的生产厂家取得联系,希望为他们的产品做秦皇岛地区的代理,但被厂家拒绝了。刘建伟心想,这个市场变化太快了,一时一刻也不能耽误。于是,他买了火车票直接到了厂家的所在地—重庆。在和总经理进行了长达四五个小时的谈判后,终于把秦皇岛代理销售的合同拿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