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的哀歌 ——《变形记》的主题探讨 襄樊市第二十四中学 夏春红 关于卡夫卡《变形记》主题的解读,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体验和理解。笔者在仔细研读该文后发现,它叙述了资本主义社会里的小人物格里高尔为了追求理想而奋斗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艰辛、孤独、执著和绝望。可以说,此文是一首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孤独的奋斗者而唱的哀歌,为何能这样理解呢?下面,笔者就通过对文中意象的解读来试析之。一、关于一幅画的解读 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后第一眼看到的东西就是一幅画,作者非常详细地描写道,“在摊放着衣料样品的桌子上方--萨姆沙是旅行推销员--挂着那幅画,这是他最近从一本画报上剪下来并装在一只漂亮的镀金镜框里的。画上画的是一位戴毛皮帽子围毛皮围巾的贵妇人,她挺直身子坐着,把一只套没了她的整个前臂的厚重的皮手筒递给看画的人”。从画的摆放的位置可看出,这幅画是格里高尔最喜欢的,所以才把它放在如此显眼的地方,就好像用这幅画来鼓励自己一样。这幅画画的内容是一个贵妇人,从这个贵妇的穿戴上看,“戴毛皮帽子围毛皮围巾”还有“皮手筒”, 显然,她很有钱,很有地位,且很悠闲。而这些恰恰是格里高尔所追求所奋斗的。在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后的回想中,可看出他拼命的工作就是为了挣钱,为了还清父母欠的债务,为了过上悠闲的生活。就如在文中作者描写格里高尔羡慕别的推销员那样,“别的推销员生活得像后宫里的贵妇”,可见贵妇的生活是格里高尔所向往的。从贵妇的姿势分析,“挺直身子坐着,把一只套没了她的整个前臂的厚重的皮手筒递给看画的人”,把手递给看画的人,可推想出,贵妇想与人拉近关系,期望与人有交情。这也是格里高尔所向往的,如文章在叙述累人的差事之一经常坐火车这一细节时写道,“萍水相逢的人也是些泛泛之交,不可能有深厚的交情,永远不会变成知己朋友”,这是格里高尔所痛恨的,“让他们见鬼去吧”。由此推见,这幅画是有象征意义的。那么象征着什么呢?笔者认为是金钱、地位、人与人之间的亲近,也就是格里高尔所向往的所追求的理想生活。然而他的理想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法实现,正因为对现实生活的绝望才让他变成虫子,希用心 爱心 专心望自己的理想在虫子的身上得以实现,这就是变成虫子后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原因。 那么作者为何又一次描写这幅画呢?当格里高尔已习惯虫性,并开始喜欢这样的生活的时候,他妹妹为了方便他爬行而要搬走房间的东西时候,格里高尔为了拯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