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语看词义演变的方方面面(三)词义的变化,不仅在范围上有所变化,在感情色彩上也有所变化。因为随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生产力的提高,时代风尚、风俗习惯就有所变化,所以人们对具体的人和事的观念就有所变化,爱憎也就有所变化,人们运用的语言在感情色彩上就必然出现一些差异。成语虽然是古汉语通过板块形式传承下来的固定结构,意义也相对稳定,但也有不少成语在历史的长河中,感情色彩也发生了一些变化。A、本有差异。一些意义稳定的成语所表达的意义,富有感情色彩的也本有差异。就是有褒有贬,也有不褒不贬。如褒义的:诲人不倦、画龙点睛、见义勇为、欢天喜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贬义的:画饼充饥、华而不实、反面教员、今朝有酒今朝醉等;中性的:梦寐以求、容谷传声、天涯海角、牵一发而动全身等。B、原褒今贬。明哲保身 原指明达事理、洞见时势的人,善于择安避危,保全自身。《诗经·大雅·丞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白居易《白氏长庆集·杜佑致仕制》:“尽瘁事君,明哲保身,进退始终,不失其道。”这是在赞扬聪明的人,善于适应环境,以保其身。含褒义。后来此义有变。指为了个人得失而丧失原则的庸俗处世态度。明·梁辰鱼《浣纱记·谈义》:“但大仇既报,吾愿已毕,今欲飘然去国,明哲保身,省得落于奸臣之手。”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这是第三种(自由主义——笔者注)。如今用“明哲保身”批评那些不坚持原则计较个人利害的个人主义的待人处世的庸俗作风,含贬义。墨守成规 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之技,因而称善守为“墨翟之守”或“墨守”,事见《墨子·公输》。《后汉书·郑玄传》:“任城、何休好公羊学,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榖梁废疾》。”“公羊墨守”:李贤注:“言公羊义理深远,不可驳难,如墨翟之守城也。”“墨守成规”是说墨翟善于按现成的规则守城,含褒义。如今变褒为贬,用“墨守成规”形容思想保守,因循老规矩不肯改变,不求改进。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第四章二:“你也是一个军佐吧,如果破格把他介绍进来做同志,就会更加有利,不能墨守成规。”金敬迈《欧阳海之歌》:“一听到批评就不冷静,而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墨守成规,不愿意进步,是个人主义患得患失的表现——这是犯错误的近因。”以上两例中的“墨守成规”均含贬义。飞黄腾达 原是比喻人骤然显贵得志,职位升得很快。韩愈《符读书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