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中“为”字音义辨析陈千里(白沙中学,广东汕尾 516622)在《鸿门宴》这篇课文中,“为”字凡二十四见。这些“为”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所表现的意义和用法存在较大的区别,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难以辨析,本文拟就这些“为”字作以下简要辨析。一、动词韩峥嵘先生认为,“为”字通常是一个动词,基本意义是“做”,应用十分广泛,在具体的上下文中可以灵活地翻译。(《古汉语虚词手册》,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在《鸿门宴》中,“为”作为动词在具体的语境中有“做”“当”、“出”“献”、“祝”、“结为”“成为”、“当作”、“认为”等意义。如:①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沛公想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宰相……动词,读“wéi”,可译为“做”、“当”。② 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的这条计策的?”第二个“为”字,动词,可译为“出”、“献”。③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沛公捧着一杯酒给(项伯)敬酒祝寿,约定结为儿女亲家。 两个“为”字都是动词,前一个“为”可译为“祝”;后一个“为”可译为“做”或“结为”。④ 范曾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 ——范曾站起来,出去叫来项庄,对(他)说:“大王做人心地不狠,你进去上前敬酒祝寿。”两个“为”字也都是动词,前一个可译为“做”,后一个“为”字的意义和用法同③的前一个“为”字。⑤ 军中无以为乐。 ——军营里没有什么作为娱乐的。动词,可译为“作为”。⑥ 客何为者? ——这个客人是干什么的?动词,可译为“做”。⑦ 窃为大王不取也。——我私下认为大王不该这样做。动词,可译为“认为”。作为动词的“为”,除了有上述意义之外,还有判断词“是”的意义,如:①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我让人去观望他头上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呀!②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现在人家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好像是鱼和肉,还告辞什么呢?按:我们认为这里的“为”作为判断词,当是由“作为”义发展而来的。郭锡良先生认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先秦时代的“为”字并不是判断词,多为“作为”之义,只是在极少数句子里,“为”字才和“是”字相当。(《古代汉语》上册,商务印书馆 2005 年版)笔者以为,先秦之后,置于主语和谓语之间的“为”多为判断词,即“为”字和“是”字是相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