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1. 学习作者直言进谏的精神,领会课文“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思想; 2. 学习借鉴本文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写作手法; 3. 积累掌握安、信、求、治、以、哉、所等实词和虚词的多种含义和用法; 4. 背诵全文。 导学点拨窗口 【探海导航】 魏征这篇奏疏,虽然以进言为务,不事雕琢,但写得声情并茂,文质兼美。这种内容充实、形式典的文风,成为后世奏议类文章的典范。学习时,要结合时代背景和魏征的生平深入理解作者论述“居安思危”对当时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性。在理解内容的同时,注意文章骈散结合的文体特点,参照课文注解,理清层次结构、段落大意和论证手法,在此基础上背诵全文。词语方面,除了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辨析词义:安、信、求、治、本、简、克等)和文言虚词(辨析用法:以、哉、所、则等)外,还要注意古今词语用法的对比,可以从文中找出一些例子进行辨析,如“元首”“得志”“知足”“何必”等。一般来说,文言词语的用法有“字字落实”的倾向,词意较实;而越到后来,就越虚化、抽象。这是一个规律,可以结合下面的跟踪试题认真体会。本课的成语典故也较多,可参照注解中的提示,查找其出处,以加深理解,更好地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现力。 【思路结构】 魏征以敢于直言进谏著称,而本文又意在劝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为达此目的,作者反复申述论说。先以比喻推理出之,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深入浅出;继以历史经验证之,说明德义的有无关乎人心向背和政权安危,振聋发聩;再以具体做法结之,指明实现理想政治的正确途径,语重心长。全文思路严谨,论证有力,令人信服。结构如图: 根本固则木长 现实要求: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泉源浚则流远 德义积则国安 历史经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竭诚待下取之易 纵情傲物守之难 1 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 理想政治: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 十 思) ……… 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疑难指津】 ·本文在论证上有何特点?本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文中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借以阐发治国安民的思想,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文章开篇谈论治国要注重“积其德义”这一根本原则时,从两个方面比喻论证,即“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和“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固其根本”是树木长得高的必要条件,而“浚其泉源”,也是流水流得长远的前提,运用自然中的现象而比治国的原则,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