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编写意图 什么是论据,论据有哪几种,这样的常识学生早已了解了。但是,怎样选择一个既新颖又最具有说服力的论据,是人们写作议论文时孜孜追求的目标。所以本单元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在使用事实论据时,要把事实叙述清楚。怎样叙述才好?是详些好,还是略些好?是形象些好,还是概括些好?这些问题又是不大好掌握的。因为议论文中还有许多不同的品种,科学论文要严谨、平实,杂文要生动、活泼;由于读者对象不同,例如是给一般读者看还是给某种专业的读者看,也会影响到叙述的详略和叙述的风格。可以说这也是学习议论文的难点之一,所以本单元把这一点作为重点。 本单元的写作话题是宽容。宽容是近几年社会上谈论比较多的热门话题,有人还在互联网上设立了宽容网站。为什么这个话题会热起来?正如王蒙所说:“宽容的提出是针对多年以来的连年政治运动,是针对意识形态领域里‘左’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是针对‘文革’中的万马齐喑的局面,是针对动不动给不同的学术观点或者艺术追求扣帽子打棍子抓辫子的错误做法,它是有感而发的有的之矢。”看一看后面“有关资料”所附的文章,有助于了解提倡宽容的意义。 教学建议 学生写作议论文,在使用论据方面常犯的毛病主要有两个:一是论据陈旧,材料雷同。大多是课本上的或大家常说的一些材料。二是不典型,对论点的支持不够有力。 为什么会论据陈旧呢?这和学生的视野狭窄有关。接触社会少,读的课外书少。针对这一问题,当然应当让学生知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要。但是,这在解决当前作文的问题上是不现实的。相对有效的办法是在思想方法上,在发掘现有的生活积累上,在开掘材料的不同意义上,多下一点工夫。 有关资料 一、宽容:主体性教育的又一目标(朱家存)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同仁就如何培育学生的主体性问题发表了许多有益的见解。仔细品味这些见解,笔者觉得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即在培育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必须重视其宽容品质的养成。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体成长的需要。 (一) 有人把宽容区分为原始宽容和现代宽容(吉兰·瓦特洛:《人权与宽容的命运》,载《第欧根尼(中文版)》1998 年第 1 期)。前者是指由容忍或不制止那些按照法律不该发生的事所构成的态度。它是由谨慎或迁就人类的缺点所促成的。这是一种无奈之举,也是同现代法制社会相悖的。后者是指同意这样的观点:在自由的名义和大家所承认的原则下,别人按照我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