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广东教育版语文必修 3《诗词三首》参考资料第一板块1.整体感知《叹世》作者借秦汉之际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内容,通过“咏史”达到“叹世”的目的,否定功名事业。《别情》此曲形象真实地写送别时的心情感受,感情强烈,动人心扉。《高祖还乡》作者以巧妙的构思,辛辣的语言,以一个乡民的口吻,生动地勾勒了那个流浪皇帝衣锦还乡的排场情况,装腔作势的丑恶嘴脸以及微贱时期的丑恶行径,从而撕下了封建离高统治者的神圣面目,否定了他的无上权威,且语言辛辣风趣,是元人散曲的代表作之一。2.学法指导学习欣赏元曲,首先应该了解元曲的基本知识,掌握元曲与其他诗歌形式的不同之处。前两支曲子是小令,《高祖还乡》是套曲。小令与诗词的读法大体相似,套曲则要区分情况对待。欣赏《叹世》要抓住典故的运用、借古喻今的写法,仔细揣摩“两字”“几阵”“由他”等词语。欣赏《别情》要注意全曲的结构,把握烘托手法的运用,揣摩词句的意境。欣赏《高祖还乡》要把握村民与刘三之间的矛盾冲突,理解汉高祖在村民心目中的形象,把握套曲的主题,体会元曲“俗”的语言特征。第二板块1.文题解读双调,是元曲中的宫调名;蟾宫曲,是曲牌名。这支曲子名为《叹世》,自然意在抒发对现实社会的不满,通过罗列一个又一个历史故事,借助读者对历史的联想来体味作者的意图,通过“咏史”达到“叹世”的目的。南吕,宫调名;四块玉,曲牌名。此曲写女子对情人的相思之情。般涉调,宫调名;哨遍,曲牌名,本曲是以“哨遍”这一曲牌起头的套曲。睢景臣虚构了一个汉高祖“车驾荣归”的场面,进行挖苦讽刺,表现了蔑视的态度。2.走近作者马致远(1250~1324),字千里,自号东篱先生,大都(今北京)人。他是元贞书会的中坚人物,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在前期的散曲作家中,他被誉为“元人第一”。今存散套 23 首,小令 115 首,近人辑为《东篱乐府》。纵观他的散曲,大多是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悲哀。作品意境优美,语言清新自然,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关汉卿(约 1234~1300),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或作一斋),大都(今北京市)人,亦说祁州(在今河北)、解州(在今山西)人。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贾仲明《录鬼簿》悼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