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说“木叶”》素材4 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说“木叶”》素材4 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1/2
高中语文《说“木叶”》素材4 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2/2
说“木叶”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 剖析:“惊人的天才”是因为只有从屈原开始,才吟唱出了具有“木叶”的鲜明形象的动人诗句,这一鲜明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诗人,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所以说,这是“惊人的天才”。 “木叶”的奥妙何在?即第五、六段中“木叶”的暗示形象意义,使人联想到树干带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因此也有飘零之意,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是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 2.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 剖析:“木”就是“树”,在概念上是一致的。但在形象意义上不同,“木”一般是在秋风叶落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空阔、单纯;而“树”则要借助树叶的多来表达饱满的感情。 3.然则“木叶”与“落木”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它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 剖析:这个距离是:木叶: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因此也有飘零之意,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是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落木:比“木叶”更显空阔,洗净了“叶”这个字所保留的一点绵密之意。 二、重点语段 “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至“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剖析:这一段中有五个“它”,这五个“它”的意思分别为:第一个,“木”;第二个,指暗示性;后边三个,指暗示性与概念中意义的交织组合而形成的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木”含有落叶因素的原因在于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 “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还具有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让我们想起树干,而不大想到叶子,“叶”因此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这排斥暗示着落叶。而“树”与“叶”的形象之间是十分一致的。作者以周邦彦的词为例加以说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说“木叶”》素材4 新人教版必修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