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二首》责 任1920 年,有个 11 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向他索赔12.5 美元。在当时,12.5 美元是笔不小的数目,足足可以买 125 只生蛋的母鸡!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承认了错误,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男孩为难地说:“我哪有那么多钱赔人家?”父亲拿出 12.5 美元说:“这钱可以借给你,但一年后要还我。”从此,男孩开始艰苦的打工生活。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挣够了 12.5 美元这一“天文数字”,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日后成为美国总统的罗纳德·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微感言: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集》 赏读:君子的行为,应安静地修养自己,用俭约来培植德行。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德高莫高于博爱人,为政莫高于博利人。——《新书》 赏读:道德高的没有高过对人普遍施爱,当政者最高的治理方式莫过于对广大人民有利。拥有博爱之心,是为人之道。 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荀子》 赏读:用善行来洁身自好,就可以比拟尧舜。可见人们加强自我修养是多么重要啊。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赏读:《易》这门学问,走到尽头就要变化,变化以后就能通达,通达以后便能(使你的事业)长久。变通一词,启示人们遇事不必死钻牛角,而应该懂得通融、屈伸。一、作者视窗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作品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二、写作背景《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当时苏轼与张怀民同被贬到黄州,与苏轼的心境相同,二人交往密切。作者不仅欣赏江边的优美风景,而更加钦佩张的气度。所以他为张所建的亭起名为“快哉亭”,并作此词。此词通篇将写景、抒情和议论熔为一炉,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水光山色,抒发了作者身处逆境而泰然面对的达观情怀和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