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语----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学习导航年段:高二 学科:语文 主备: 审核:课题: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课型:新授 班级: 姓名:一、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2. 诵读课文,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体会运用动作、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3.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正文,参考注释,完成如下内容。 1、为下列划线字注音。 长沮( ) 桀溺( ) 耦而耕( ) 怃然( ) 耰( )辍( ) 荷蓧( ) 食之( )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 封人: 君子: 无道: 耦而耕: 津: 易: 怃然: 谏: 趋: 荷: 食: 3、掌握下列通假字。 仪封人请见: 桀溺: 而谁以易之: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植其杖而芸: 使子路反见之: 4、结合注释,翻译每一节的内容。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己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5、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提出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观点。而本文孔子给我们的印象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如何看待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