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百年祭》学案精析·知识梳理1.识记字音字形(1)字音识记朔(shuò)风 不羁(jī) 谨(jǐn)守 散(sǎn)乱 驯(xùn)服 臃(yōng)肿(2)字形辨识 2.补充词语解释(1)词语释义蔑视:看不起;轻视。理睬:对他人的言行表示态度或意见(多用于否定)。不羁:不受约束。倔强:性情刚强而又固执。(2)熟语积累滑稽诙谐:形容说话有风趣,引人发笑。缠绵悱恻:形容内心悲苦难以排遣。追本溯源:比喻追究事情发生的根源。3.了解作家作品(1)作者简介萧伯纳(1856-1950)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萧伯纳的文学始于小说创作,但突出的成就是戏剧,“他的戏剧使他成为我们当代最迷人的作家”(颁奖辞)。 1885 至 1949 年近 64 个创作春秋中,他共完成了 51 个剧本。前期主要有《不愉快戏剧集》,包括《鳏夫的房产》(1892)、《荡子》(1893)和《华伦夫人的职业》(1894)等;《愉快的戏剧集》由《武器与人》(1894)、《康蒂妲》(1894)、《风云人物》(1895)和《难以预料》(1896)组成。第三个戏剧集名为《为清教徒写的戏剧》,其中有《魔鬼的门徒》(1897)、《凯撒和克莉奥佩屈拉》(1898)和《布拉斯庞德上尉的转变》(1897)。 进入 20 世纪之后,萧伯纳的创作进入高峰,发表了著名的剧本《人与超人》(1903)、《芭芭拉少校》(1905)、《伤心之家》(1913)、《圣女贞德》(1923)、《苹果车》(1929)和《真相毕露》(1932)、《突然出现的岛上愚人》(1936)等。其中《圣女贞德》获得空前的成功,被公认为他的最佳历史剧,是“诗人创作的最高峰”(颁奖辞)。 萧伯纳杰出的戏剧创作活动,不仅使他获得了“20 世纪的莫里哀”之称,而且“因为他的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精神,其令人激励和讽刺往往蕴含着独特的诗意之美”,于 1925 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用心 爱心 专心轧(zhá )钢轧(yà )路机朔(朔风)溯(上溯)滑稽(ji )稽(qǐ )首轨(铁轨)轧(轧钢)燥(枯燥)躁(暴躁)悱(悱恻)霏(霏霏)(2)作品简介这篇文章是纪念贝多芬的,其中包含着作者对于贝多芬以及对于音乐的理解,字里行间,透着大师的独特的感受——他把贝多芬视作“反抗性的化身”。文章围绕如何解开“贝多芬之谜”,追记了贝多芬思想和创作的各个侧面,揭示了贝多芬音乐的本质——“惊人的活力和激情”。精析·整体感知1.欣赏作品的形象贝多芬的形象:...